马胜利的倒台,如同在恒信集团这潭深水中投入了一颗石子,虽然激起了短暂的波澜,但在陈启明那看似风轻云淡的掌控下,很快又恢复了表面的平静。然而,对于身处漩涡中心的李磊来说,这场风波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他敏锐地意识到,陈启明这种“养蛊”式的管理哲学,虽然残酷无情,但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会。既然陈启明乐于看到属下相互竞争、甚至倾轧,那他李磊何不趁此机会,利用恒信的资源,快速壮大自己的实力?只要他能展现出足够的“价值”和“能力”,成为那只最终胜出的“蛊王”,陈启明或许就不会轻易动他,甚至可能给予他更大的权力和地位。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如同野火般在李磊心中蔓延开来。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处处设防,而是开始主动出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自己和星辰电子厂谋取最大的利益。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马胜利倒台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和资源“遗产”。马胜利主管地产业务多年,手里掌握着不少优质的地块信息、建筑供应商关系以及一些见不得光的灰色渠道。李磊知道,这些东西如果运用得当,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他开始频繁地接触那些原本属于马胜利派系的下属和合作伙伴。这些人现在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正是拉拢和分化的好时机。李磊软硬兼施,一方面用金钱和职位许诺,收买那些见风使舵的小人;另一方面,则利用自己掌握的马胜利的“黑料”(当然是经过处理的),敲打那些不肯归顺的顽固分子。
很快,他就成功地将马胜利留下的一部分势力和资源收归己用。他甚至通过一些隐秘的手段,低价接手了几个原本由马胜利负责的、利润丰厚的地产项目,将其悄悄注入到自己控制的空壳公司名下。这些操作虽然冒险,但带来的利益却是巨大的,让他的个人财富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在拓展自身“灰色”版图的同时,李磊也没忘了利用恒信集团这个“金字招牌”为星辰电子厂谋福利。他现在是陈启明身边的“红人”(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又顶着“特别顾问”的头衔,在集团内部说话也渐渐有了些分量。
他开始频繁地出入恒信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市场营销部门,打着“学习交流”、“资源整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