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 日,由于东线战局的崩溃,导致忻口中国军队有被日军侧翼包抄的危险,于是忻口前敌总指挥卫立煌下令军队撤出忻口,忻口战役结束。
送走李副官之后,李宏便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计划。忻口战役已经结束,濒临弹尽粮绝的板垣征四郎所部重新获取补给,再度恢复战斗力。李宏此时占据代县已经失去了意义,并且由于堤支队的覆灭,日军方面已经开始关注他,并制定计划准备消灭他。李宏深知这一点,所以撤离代县势在必行。但是撤离代县后部队该何去何从,这又是摆在李宏面前的一道难题。
返回天镇?李宏心里第一时间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天镇距离平绥铁路太近,且人口稀少,大部队一旦过去,不仅要随时面临日军的围攻,还要面临缺吃少穿的困境。并且大部队过去,行踪难以遮掩,很容易被日军锁定包围。就算是可以击败日军进攻,可面对缺吃少穿的困境,即使是想要自给自足搞生产,也会因为时刻面临日军破坏而难以实施。天镇那里只适合游击部队发展,不利于大部队驻扎。
既然天镇不能去,李宏只好将目光放到山西其他地方。晋东北的情形和天镇大同小异,李宏心里已经决定将晋东北作为游击区,发展当地游击队。晋东南倒是适合发展,但是这里距离李宏太远,且八路军已经挺进太行山,李宏想了想还是决定放弃。晋南和晋西南就不用说了,现在还是阎锡山的地盘,尚未沦陷,此时过去与南京方面的要求不合。毕竟自己已经接受了南京的收编,刚收编就阳奉阴违,这对于部队好不容易打出来的名声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还会交恶国民政府。李宏此时只想抗日,不想过多树敌,他脱离晋绥军,已经得罪了阎锡山,若是再交恶国民政府,实在是不智。
思来想去,李宏最后把目光放到了晋西北。
晋西北此时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但是这里的日军力量相对薄弱,并且靠近陕西榆林的河曲、保德等地都还未被日军占领,倒是个不错的选择。若是能在河曲、保德两县建立抗日根据地,就能背靠陕西,一旦打不过,可以退到陕西恢复实力再打回来,不用担心被日军切断退路围歼。虽然这两县同样人口不多,但是在这里搞生产,却比天镇环境要好的多,而且凭借自己一个旅的兵力,日军只要来的不是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