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给自己放宽一下标准。
两个字不行,他可以写两段话,就像是曾经给纯大君观看的心得体会,然后再去考虑与真文字术的勾连。这样确实会变得冗长许多,不那么精确,不那么美,也许效率上也有点问题。但罗南不是阍君,不是大君级别的强者,他只要能先把路走通,就已经足够了。
正如湛由大君的第三点建议:修持终还是“为我”。
不管是“二十七意”也好,“礼祭古字”也罢,甚至是“逾限神文”,都只是修持自我的工具而已。好用就用,不好用就搁置或改造,没有必要扭曲、催眠自己,去顶礼膜拜。有了古神惨烈的前例,有了亿万年来人神沟通的无数磨难示警,当知一个“我”,是何其重要,何等宝贵。
当已经有一套成熟且高效模式的时候,最好还是要让他物来屈就“我”。
就这样吧!
于是罗南就开始构思他的小作文。
如前所说,自古神诞生到大通盛世,罗南可以选择参照的史料非常多,“演义时空”也好,专门建构的“见我-大通观想时空”也罢,都是正向助力。还有武皇陛下和瑞雯合著的《人神关系简史》作为最基础的架构——姑且就叫这个名吧。
多项加持,又不去纠结过度的简化提炼,以至于罗南文思如泉涌,没花多少时间,一篇草拟文稿就已经呈现。
嗯,足有三百多字。
对“礼祭古字”来说,够累赘的。可若不如此,就无法将罗南的理解表述通透。
接下来,罗南就对照着文稿和观想时空进行修正。
修正是双向的,有些事情一旦落于文字,哪怕是礼祭古字这样多维流变的载体,就一定会受到限制;但有些时候文字的纯粹逻辑上的排列,似乎也会发掘出事件一些不太明显的侧面,这里就需要有所选择,加以增删改动。
罗南并没有花太长时间,毕竟只是试验,感觉大致通顺,没有什么明显歧义,就足够了。
唔,感觉还是有一点问题。
罗南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学他上一篇学习心得,将逾限神文的“我”字加在其中,再调行了一下行文——由此可以更简化些,大概刚降到三百字以下。
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