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桓王眉头微皱,忍不住问道:“郭大人何意啊?”
“这……”郭开犹豫了一下,壮着胆子道:“臣是想说,再这样下去,只会造成桓地子民流血伤亡,且为逃兵役,流民四起,多地动乱,已……已无法扭转局势了啊。”
桓王深吸了口气。
见状,郭开又连忙说道:“秦王攻桓,说是为杨清安报仇,实则,就是想为帝国收复桓地,想让桓国,重归天子治下。”
“你这是什么意思?”桓王眉头大皱。
郭开小心翼翼的看了他一眼,咽了口唾沫道:“臣,臣以为,秦王既有此意,那我国,不妨,不妨顺水推舟,大不了,再像从前一样,向皇廷称臣。”
“而秦王见状,便再无攻桓之实,也必会继续让大王做这桓地之主。”
他话说完,桓王大惊,刚要开口,可紧接着,另有大臣站了出来,连忙说道:“大王,郭大人言之有理啊,如今战事于我不利,与其血流成河,不如退而求其次,反正,天下本就是帝国治下,我国向天子称臣,并无任何不妥。”
“是啊大王,秦军兵锋强盛,携几十万大军,不可与之正面争锋,唯有归顺皇廷,方能保桓国无虞啊……”
“郭大人深谋远虑,请大王纳忠良之言……”
“还请大王三思……”
许多大臣都站了出来,这本就是郭开与他们提前商量好的,由他第一个出列,再由其他人跟着附议,于桓王压力。
可任谁也知道,这个归顺皇廷,说白了,就是归顺秦王萧远,因为皇旗在其手中握着呢。
而见此情形,桓王也睁大了眼睛,缓缓扫视一周,一时之间,竟不知说什么了。
因为出来附议的人实在太多了,不仅有郭开一系,那些求和派,更是趁机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