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有着尽出天下才子的美誉。”
柳之安微微颔首,轻笑着磕了一颗瓜子。
“在咱们大龙,南有当阳书院,北有国子监。
当阳书院闻名天下,有着尽出天下才子的美誉。
京城的国子监同样是名誉天下,才子云集。
这两个地方,对于天下的读书人来说,就是他们心中的圣地。
一个天下闻名,一个名誉天下。
如此一来,当阳书院与 国子监之间的关系如何,老夫不用细说,你小子应该也能猜到了吧?”
柳大少看着柳之安感慨万千的神色,眉头微微挑起,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本少爷不用猜就知道,自然是是针锋相对,互不服气呗。”
“针锋相对,呵呵呵,你小子说的太过含蓄一些。
真要认真的说起来,说是水火难容,也不为过。”
柳大少稍加思索了一下,隐隐约约的已经猜到了一些,自家老头子与岳父李政他们二人之间产生交际的原因了。
“所以,老头子你和本少爷的岳父大人,是因为当阳书院和国子监的原因,才相互认识的?”
见到柳大少一下自己说中了问题的关键,柳之安澹笑着点了点头。
“那是在四十多年之前,当阳书院与国子监之间,发生了一场论战。
这场论战,乃是由国子监的三位博学多识的三位博士对当阳书院发起的。
当阳书院与国子监双方互相约定,两方学子之间的比试,以君子六艺,诸子百家之长,文采学识论输赢。
当年,国子监那边带领着众多学子赶往当阳书院的带头人,就是你的岳父李政。
那个时候,当阳书院的山长还不是云舒丫头的爷爷,闻人老山长。
而是闻名天下的饱学之士,国之大儒杨学伦,杨老山长。”
柳大少勐地吸了一口凉气,眼中露出一丝思索之色。
“杨学伦,杨学伦,这个名字本少爷怎么觉得那么耳熟呀,似乎在哪里听过一样。”
“你当然耳熟了,当朝内阁首辅并御史大夫夏公明,那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