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矛盾,而是成为了家里面女婿和老丈人之间的问题。
有汉以来,外戚和皇帝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看看眼下的情形,似乎还算是不错了,毕竟汉代之中,外戚和皇帝之间见生死的,也有不少。
其二么,自然还是为了骠骑…
骠骑将军在长安,相互之间也不可能完全隔绝往来,长安的纸,北地的兵器,胶东的盐,渤海的鱼胶等等,这些或是关系民生,或是关系军工的物资,依旧在相互交易着,所以斐潜大考之后学子暴动的事情,也传到了许县。
所以有什么西方太白金星犯位之说,也就很正常了。
煽风点火么,自然是能煽多大的风,就煽多大的风,能点多少的火,就去点多少的火,反正只要骠骑不痛快,长安不平静,那么许县就痛快了,平静了。
另外一个方面,刘协大赦天下,那么骠骑那边是赦还是不赦?
这就是荀彧迫不及待的丢出去,丢给斐潜的问题。
当然,许县之中,那些官吏之间的议论,荀彧并不放在心上,或者说即便是知道了,也不在意,他现在更在意的是斐潜通过考举,展现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人才选拔模式…
荀彧,作为大汉当前处于第一梯队的谋臣,自然不可能看着斐潜在长安做出一些新的举措,然后依旧宛如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不知道一样,持续的在原有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
远在长安的斐潜,自然也想不到,他推出的考试制度,却也同样的促进了许县之处的人才模式改革,使得九品中正制在许县更早的出现了雏形。
历史上九品中正制是陈群在220年提出的,而在那一年,是三国英雄豪杰凋零的一年。在那一年,曹操死了,关羽死了,夏侯惇,黄忠,法正,程昱,吕蒙,蒋钦等等也陆续死去,无数曾经或是耀眼,或是强势的人物在这一年凋零死去,留下了巨大的空缺,再加上常年征战,各地秩序已经完全被打破,新继位的曹丕也需要一种人才遴选机制,来帮助自己迅速站稳脚跟。
后人常说,九品中正制度是门阀搞出来的,其实这个说法有些偏颇,其实这个制度只是一种选官的办法,然后其结果才是导向了门阀。
若是直接翻译成为后世的标准的话,这个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