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身来,交代了一声,便匆匆往骠骑将军府而去。
到了斐潜之处,庞统将新收到的消息递给斐潜查看,另外也端起茶杯来缓缓啜饮,算给自己放松一下。
斐潜看了信件之后,也是忍不住笑了出来,卧冰求鲤,哈哈,好一个卧冰求鲤…
信件之中,大体上讲的就是曹操考正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包括冀州士族的反击以及曹操后续的举动,当然,最为典型的,便是王祥同学的卧冰求鲤。
其实么,王祥同学的那些吹嘘的内容,大多数汉代人,甚至到了晋代的时候依旧是作为类型的故事来看的,并不当真。大家都心知肚明,知道是以此博取名声罢了,就像是刘邦说他斩了什么什么龙蛇,但是实际上可能就是刘邦喝醉了,被草丛里面的一条小蛇吓了一跳而已。
偏偏冀州士族子弟就较真了,哄得王祥下不了台,当然,这些人也并非和王祥有仇,而是针对于曹操在冀州邺城推行的考正制度而已。
此乃隐士之弊也…斐潜笑着,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有汉以来,隐者得其名,亦可凭此得利,故而效仿者何其众也…
归隐与隐士,作为华夏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与客观事实,长期存在,但是在汉代,这种社会现象却十分的显著,甚至有专门为隐逸者做传的《后汉书·逸民列传》,在修编的《汉书》之中,也有大量的大量关于隐士的传记部分,动不动就表述说,举孝廉,贤良方正,特征皆以疾辞,隐身遁命,远浮海滨,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等等,甚至多有夸赞之言,表示这些人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
这一片的所谓隐士之中,有一些确实是因为看到了朝政腐朽,不愿意与之为伍的真性情派,但是也有假借悠然见南山之名,实际上此中有真意。
因为这些隐士,绝大部分都是儒家出身。而在华夏各家之中,儒家是最讲究经世致用、干预社会,以入世求仕而著称的,甚至作为其毕生的奋斗目标。而相比较而言,黄老等学派就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了,还有一些经典的吾将曳尾于涂中之语。
庞统微微点头,说道:若以忠义之流,耻见缨绋,遂乃荣华丘壑,甘足枯槁者,自免于仕途,当为称颂其节,此乃隐士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