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如果说之前刘协还有些会因为大汉疆土扩大,战胜了外族而兴奋开心,那么现在刘协对于这些事情已经感觉一般了,甚至还有点害怕。
就像是上一次鄯善条约端到了他面前的时候,刘协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在了解一些情况之后,刘协沉默了。他放弃了大张旗鼓宣传,或是炫耀鄯善条约,也没有说就此就将其扔在一边,而是经常会召见那些西域之人,问一些西域的风土。
既没有说要办庆典,也没有说就此罢休。
那一份鄯善条约,一直都放在了刘协的桌案上。
刘协如此举止,倒是有些出乎某些人的意料。
甚至还有人因此前来试探刘协的口风,结果被刘协一句朕知道了给堵了回去。
大殿之中,群臣此起彼伏的附和着刘协的观点,阐述仁德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是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可是刘协表面上似乎认真倾听,但是心思早就不知道飞到了哪里去。
他也想要务实一些,可是他没机会。
见群臣附和了许久,也抖搂不出什么新鲜的词语之后,刘协才缓缓说道:朕有闻,治世之道,贵乎审察。古之贤哲,皆以广纳众言为先,盖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昔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以为政者,当虚怀若谷,取长补短。博采众议,方能洞察秋毫,明辨是非。朕深以为然。
然今之世,有昧于一己之见,闭耳塞听者众也。彼等固执己见,不纳良言,终至昏聩。譬如商鞅变法,虽有益于强秦,然其刚愎自用,不听群臣之言,终遭祸患。故君子当如行云流水,广纳百川,不拘一格。如此,方能无事而不济是也。
朕久居深宫,不知天下变化久矣,常愧于列祖列宗。是故,朕欲开设言路,广咨博询乡老之言,以求日新德,月新能,政令通达,仁德天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刘协此言一出,大殿之中的群臣能说什么?
于是又是纷纷高喊天子圣明。
既讲仁德,又要兼听的天子,这不圣明么?
在汹涌澎湃的马屁之下,刘协扯了扯嘴角,然后指定了两三个人负责制定一下具体的事项,便是挥手退朝…
就像是结束了一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