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偏向于军事统帅的张绣,和偏向于后勤民政的荀谌,两个人的思维模式肯定完全不同。张绣想到的定然是如何打击曹军兵马,而荀谌则是首先想到的是在曹军反扑之下,被夹在战场之中的那些难民肯定是最受伤。
张绣想都没想好,便是脱口而出说道:要不然…再加紧甄别的速度?或者是干脆别甄别了,直接先送到临汾去?反正还剩下三分之一…
荀谌皱眉,此言差矣!
张绣也是知道自己没脑子说出来的话语不对,便是先是致歉,然后才愁眉苦脸的重新坐下来说道:那要怎么办?现在将士甄别已经够累了…一天时辰就是那么多,这些流民很多连话都说不利落…
这些年来,斐潜已经是在军中大力扫盲,使得很多兵卒多多少少可以认得一些字了,可以帮助文吏解决一部分的工作量,否则的话还会更慢!
想象一下,两个都不认识字的人凑到了一起,然后再加上各地口音差异,鸡同鸭讲…
前期分流出去的难民,大部分都是比较好确定是河东农户的,剩下的这三分之一左右的难民,则是相对来说比较难确定的。
这种语言和文字上的困难,超出了荀谌的想象。
直至此时此刻,荀谌才真正的意识到,斐潜一直在尽可能的推动普通人,尤其是下层民众的认字是有多么的重要!
因为荀谌从小就生活在世家大族里面,读书识字是像吃饭喝水一般的自然。
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就像是后世年轻人和老年人在对待智能手机的区别一样。很多年轻人也不能理解老年人为什么看不见那个确定,或是那个取消,亦或是怎么都找不到什么验证码等等的行为…那些不是很简单很明显么?
除了这些难民不认识字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越往后面来的难民,便是越是零散,以老弱居多,像是之前那种可以依照村寨里面互保的情况越来越少。
这些后面来的难民,往往是依靠少数青壮才勉强撑着来到这里,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说明这些青壮是曹军奸细,那么这些被这些青壮一路上照顾而来的老弱难民,将这些青壮视为救命恩人的情感寄托下,会觉得骠骑兵卒抓人有理?
同样的,前期被筛出来的曹军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