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印刷纸”这一块,因为这一块属于“蓝水行业”,竞争不激烈不说,关键是不会对已有的造纸产业形成太大的冲击,符合京华一贯的“行业带头人”而不是“行业掘墓人”定位。
而且京华一旦进入,肯定会强化“机械化加工”程度,这对于提高大明造纸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也是有帮助的。
当然,归根结底这些都是为了天然碱的产量不会浪费,真正最赚钱的肯定还得是玻璃产业。高务实虽然把玻璃的艺术精加工安排在了萨摩,但那是为了利用岛津家以及日本人的服从性,他们还是挺擅长干些细致活的。
而对于普通、走量的玻璃生产,高务实就不打算也往日本塞了,这个工作交给河南当地就好——河南的石灰矿很充足,煤炭更不必说,平顶山够他挖不知道多少年,完全可以承担起大任。
到时候不说别的,至少窗户玻璃这种产业,回报率肯定是极高的。唯一一个需要高务实认真考虑的问题在于生产技术是不是需要保密。
欧洲人的玻璃生产技术或者更进一步说是玻璃镜的生产技术,那是一直高度保密的,威尼斯玻璃镜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
中国自古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名句。这句中指的“镜”指的是铜镜。当然,铜镜照出来的人影呈昏黄色,不可能很清晰。
世界上的第一面玻璃镜子,是在威尼斯诞生的。威尼斯的镜子轰动了欧洲,成为一种非常时髦的东西,王公贵族,阔佬富商,都以拥有一面威尼斯的镜子为荣,镜子顿时身价百倍。
曾有一名法国王后结婚,威尼斯送的礼物就是一面小小的镜子。现在看来可能非常搞笑,但在当时而言这却是非常昂贵的礼物——价值十五万法郎。
那时候的镜子是这样制成的:在一块玻璃上放一张锡箔,上面浇上水银。水银能溶解锡。形成“锡汞齐”,紧紧的粘附在玻璃上,成为一面镜子。由于把整块玻璃都涂上均匀的一层锡汞齐要花整整一个月时间,制造起来的确够麻烦,成本高也可以理解——当然,事实上这个溢价率还是极高极高。
为了保证技术不外泄,根据威尼斯政府的命令,所有的玻璃工厂都要搬到姆拉诺孤岛上去,外国人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