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8艘主力船围攻一艘荷兰商船而被统统击沉的战例。]
同时,西式舰船的船体结构的增强也有助于在船上装备大量的火炮,而不必担心被密集开火的火炮的后坐力震散架了。
原先中式舰船的船体结构则无法承受这样的力量,这也就是原历史上中国舰船最多只能装备不超过30门火炮的原因——不是不肯,委实不能。
所以如果以原历史上的情况来说,中国帆船是一种优秀的商用船型。由于使用硬帆,使得操作方便,所需要的水手数量比软帆的西洋帆船少了不少,在复杂海况下也更加灵活。而由于使用隔舱设计,抗沉性和造价也比西洋帆船更加优秀。
但是由于速度、炮位和防御的原因,这种中式帆船不适合用来作为热兵器时代的战舰,尤其是实心弹作为主要武器的时代。
这里就有个疑点了:中式帆船既然不能载炮超过30门,那莱州级巡洋舰配备的52门大炮怎么解释?而身为三级战列舰的“刘仁轨”号更是配备了72门大炮,岂不是更没法解释了?
没什么不能解释的,一句话:京华战舰的船体实际上采用了紧凑船肋的西式设计,虽然保留了隔水舱设计,但隔水舱的数量比原先的中式帆船要小得多,每个隔水舱都做得比较大。
换句话说,京华其实是用寻常情况下的抗沉性下降,来换取战斗中抗沉性的提升。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京华只有军舰级的舰船是这样做的,武装运输舰并没有按照这个思路建造。
这也解释了为何1600料的武装运输舰造价只要55万两银子,而2400料的莱州级巡洋舰造价竟然高达16万两银子——之前说了,这种紧凑船肋的船体花费非常大。
西式船体加上弱化后的中式隔水舱,西式全帆设计加上改良后的中式硬帆(改良办法前文好像写过,这里就不重复了),这就是高务实所谓的“中西合璧”。
这种设计不仅把中式帆船的战斗抗沉性大幅提升,可以配备的火炮数量也大幅提升——同样的船体大小,欧洲此时的军舰能装载约60-70门炮,而莱州级巡洋舰虽然仍低于此数,但也装载了52门。
靠着高务实设计思路和京华造炮水平的小外挂,这52门炮应该不弱于此时欧洲同体量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