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的部分了。但是,这一尴尬局面随着臣——呃,臣不是在自夸……”
“哈哈哈哈,我知道你的意思,这么多年来你也从来没有邀功过嘛,对此就不必多解释啦。”朱翊钧忍不住大笑起来。
“咳,那臣接着说。”高务实挠了挠头,道:“有了这几项优势产业,广西的局势便得到了直接改变,以流官为代表的的朝廷势力首次在不依靠朝廷支援的情况下对土司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除此之外,还能确保即便击败土司,也能对当地土司原有领地进行有效且不亏本的统治——这就是一切的关键。”
朱翊钧这下子宛如拨云见日,恍然大悟:“哦,难怪你说一切的根本都在于财务!”
既然朱翊钧已经在原理上明白了这个问题的关键,高务实便可以把其中一些道理再做进一步梳理,为他一点点解释清楚了。
概括性的讲,历史上的元、明、清三朝对于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区都很难进行“不亏本统治”,因此只得对其原有统治文化进行保留。
因为西南、西北等地民族结构复杂,道路艰险,社会经济效益低下,文化风俗迥异,使得中枢政府很难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即便强行直辖管理,往往也会陷入越管越亏的窘况,于是只好进行妥协,对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给予一定的自治权。其推选出来的地方主官,由中枢授予官职,对辖区有世袭的统治权。
“越管越亏”在大明朝甚至还有直接案例,而且离广西还贼近,就是安南。安南在原历史上为什么最终会丢?其根本原因,说到底就是这个“越管越亏”。
朝廷在安南根本没几个钱可收,每年还得搭进去几十万两。这要是一年两年也就算了,连续许多年一直如此,完全搞成了无底洞,那谁赔得起?换了谁来都得止损离场不是?
不过,现在高务实显然有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先解决当地统治会亏本的问题。这个解题思路在广西、在安南都已经得到了验证,事实证明确实可行,所以他现在才敢说:播州问题归根结底也是财务问题。只要解决了“统治等于亏本”的麻烦,播州之乱轻松可平。
高务实一番讲解让朱翊钧如获至宝,他学了二十多年的所谓“圣学”,翻来覆去就是什么仁义之道、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