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然防线,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足以保证周王朝的地缘安全了。
也正因如此,燕人在将燕山以南整合完毕以后,长期没有北进的想法,直到战国后期迫于南线的地缘压力,希望向燕山以北寻找新的战略纵深时,才开始向燕山以北进行渗透。
然后高务实又继续分析,为什么当年箕子没有选择以下辽河平原为据点,而是绕过辽东半岛,进入了朝鲜半岛。他认为,这当然还是与下辽河平原的敏感位置有关,选择在这样一个枢纽地区立足,即使暂时感受不到华北平原的地缘压力,但沿西辽河方向东进的游牧民族,和东北平原腹地的渔猎民族,也不会让他们感到安全的。
因此朝鲜半岛北部的平壤平原,就成为了商人安居的世外桃源。箕子和他的子孙们也的确在也安居乐业了数百年之久,直到有一天,燕人出现在了他们的家门口。
分析完这些,高务实便有足够的理由向皇帝提出自己观点了:虽然如今朝鲜是大明的藩国,女真是大明的羁縻,蒙古一半为大明直辖而另一半也成为藩国,但是考虑到他们都有各自的语言,其与大明并非完全一体,倘若将来中原内部有事,这三地之中又出现一位强人趁机将之统合,则大明就要面临巨大的国防压力,在战略上陷入被动。
因此作为中兴之主,皇上也必须有“不为后世忧”的精神,将朝鲜彻底纳入统治,将来则逐渐把这三地彻底汉化,为大明的核心农耕区拓展战略缓冲带。
如此,方能“定万世之基”,成为与始皇帝并驾齐驱的千古帝王!
随着五位阁老逐一看完高务实的呈文,整个西暖阁中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千古帝王”,这个称呼对于如今武功鼎盛的万历天子而言有多大的吸引力,那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不只是对于朱翊钧有这样的吸引力,在座诸位阁老难道就不觉得心潮澎湃吗?当然不是,他们也很激动!
千古帝王的辅臣,难道就不值得名载史册,流芳百世?
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