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翻篇了,但……谁知道高渊是不是就偏要再在这件事上做点文章呢?
高瑞雏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躬身一礼道:“大少爷乃是南宁候应袭,我等如何入座自然是大少爷说了算。黄司令,请上座。”
黄虎还有点迟疑,但高渊却接过话头,微笑着朝众人招了招手,笑道:“好,大兄宽和果然如我所料,那大家都坐吧。”
此言一出,算是把高瑞雏的话坐实了,黄虎也不好再推辞,只好往前走了几个身位,坐到高孟男身边去。
高孟男看了湖里湖涂的黄虎一眼,心里忽然明悟过来:大少爷恐怕不只是要压一压高瑞雏这位大兄好给他自己立威,恐怕还有一点是他要明摆着亲近黄虎——虽然黄虎这个直肠子明显还不知道其中缘故。
高孟男面上不动声色,但心里却不禁一颤:咱们这位大少爷不一般啊……就不知道他是自己有此主见,还是他母亲在他南下之前曾经面授机宜?
高孟男知道,高渊作为“南宁候应袭”主动拉拢黄虎,这免不了会让人担心“外戚干政”——毕竟黄家就是高家的“外戚”嘛。但是,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之前说过,外戚干政往往是造成古代王朝社会混乱及灭亡的重要原因,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每个皇帝上台以后,还总是特别相信母亲家的亲戚(比如舅舅或者外公),而不会相信父亲家的亲人(比如叔叔)呢?
说外戚是造成王朝混乱的重要原因,自然并非危言耸听。先秦及上古时期,外戚就已经在政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周甚至是因为作为外公(或舅舅)的申侯替作为外孙(或外甥)的周平王打抱不平,以至于造成了国家的动乱,后来周平王还不得不迁都。
汉朝时期,无论是造成西汉灭亡的王莽,还是造成东汉大动荡的梁冀,都是外戚的身份。唐朝和宋朝,也有不少外戚发挥过重要作用,比如作为李治舅舅的长孙无忌,就极大地影响了初唐时期的政坛。
以至于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章为了避免外戚在政治上发挥作用,干脆规定今后皇帝的皇后都必须从民间选拔而来。朱元章这样做,就是因为民女没有背景,他想堵住可能形成外戚干政的这个漏洞。
那么问题又转回来了,明明舅舅(或者外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