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宁波的四大进士望族,西湖陆氏、槎湖张氏、江北屠氏、镜川杨氏,哪一家不是手握万亩良田,植桑种麻,雇佣数千佃农仆役,织布缫丝?豪绅们做的,一向都是最赚钱的生意,自然也不会放过丝绸布帛瓷器的买卖。而这些最上等又不纳税的田亩,就是他们耕读传家的命根子,是谁也动不得的!
“咳!陆敬田,你又在说什么呢?慎言,慎言!…”
片刻肃静,还是坐在上首的文衫老者杨茂德,轻轻咳了一声。他淡淡地看了眼刚才发话的青衣老者陆守恭,对方也含笑点头。两人都坐在上首,一个文衫,一个青衫,再加上左右另外两人。四人隐隐被众星捧月,坐在众多商人的中心。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杨茂德字善行,好善乐施,不仅是浙省有名的“杨善人”,也正是宁波最大的丝绸商人。而他的身份,其实是前南京吏部右侍郎杨守陈的妾生庶子,镜川杨氏出身的大商人。
镜川杨氏正是鼎盛之时,现在在朝中,有山东按察副使杨茂元、刑部郎中杨茂仁、南京吏部右侍郎杨守阯、南京右佥都御史杨守随、兵部车驾司郎中杨守隅…可谓是宁波城内外眼下最显赫的名门望族。而正是这样的家门,才能庇荫五万亩良田,掌握宁波海贸近一半的丝绸供应!
而与他相比,陆守恭作为西湖陆氏的庶支代表,地位上就稍弱一筹。前任刑部尚书陆瑜已经在几年前病逝,西湖陆氏眼下只有两个正五品的知府同知。这样的官职,庇荫起家中的三万亩良田,实在是有些勉强,对于布政使清查田亩的苗头,自然也担心的紧!毕竟,各世家虽然都有“善名”,但有一家算一家,真要被清查田亩数量与来源,那也是根本都经不起查的…
好在陆杨两家世代联姻,有杨氏在朝中照拂,只要家中的科考种子不断,及时出上一位朝中大员,就又能庇荫几十年。只是这次的“和货贸易”的份额,杨氏自然就不能和十一年前,成化二十年的那次相比了。他们必须要让渡出一大部分利益,来交给其他几家…
“杨善行,大伙都听您的,您老说了算!…难得人都在,不如您起个头,议一议这次和货贸易,各家分配的份额?…”
“嗯,那我就,议一议?…”
文衫老者杨茂德缓缓颔首,环顾了在场点头的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