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 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宁波的老爷们(3/4)
人一圈,尤其在陆、张、屠三家商人的脸上停顿了会。随后,他再次轻咳一声,笑着道。

    “咳!巡检司那边,提前和我通了声信…这次和人来了足足八艘一千多石的大船,载重极沉!比前几次都要多,仅次于景泰四年最多的,十一艘大船的那次…”

    “什么?!八艘一两千石的和船?这么多?!…那其中几艘是给圣上的贡物,几艘是交易的附搭物?附搭物中,又有几艘是不值钱的和货,几艘是值钱的金银铜料?…”

    作为外藩的朝贡贸易,必然有献给朝廷的贡物。只不过,按照朝贡的惯例,贡物需要“厚往薄来”,需要朝廷贴钱赏赐。若是藩国进贡的贡品太多,朝廷为了减少亏钱,往往选择“不纳”。

    而与之对应的,朝廷也给了朝贡的藩国,尤其是朝鲜、琉球与倭国,另一种政策上的优待,那就是允许“附搭物”贸易。即允许朝贡使团中,不是贡物的其他附搭货物,在朝贡的市舶司所在地,获得“合法公开”的贸易权力。而倭国每次前来,携带的“附搭物”数量最多,往往数倍、十倍于贡物。并且,倭人与货物重叠的朝鲜人相比,更能拿出数量惊人的真金白银,无需再次贩卖变现,也更受坐地豪绅们的看重…

    “咳!不要急!…等和人使团上了岸,拜见了镇守太监的天子仪仗,清点了贡品后…自然也就知晓,他们这次,带来了几船的金银铜料!…”

    文衫老者杨茂德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润了润喉。他说话很慢,自有一种“簪缨世族”、“贵人话语迟”的风范。而大明浙江的海贸,尤其是坐地收钱的“朝贡贸易”,也就在这种岸上士绅的雅谈中,被提前瓜分殆尽,划走了利润的大头。

    至于崇明施氏那样真正赶海的海商,没有官身庇护,不过是桌上豪绅老爷们的从属,是在桌底下窜来窜去,哪怕拼尽全力,也只能吃上一口剩饭残羹的“狗”…

    “不过,丑话说在前面…无论和人带来了多少金银铜料,这次海贸的份额,我杨氏要占这个数!…”

    文衫老者杨茂德温吞笑着,伸出了三根手指。随后,他又看了看周围“不够大”的大商人们,悠悠地立下规矩。

    “…和人若是要交易丝绸,所有商人的丝绸价格,都不能低于我杨氏的定价!和人带来的金银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