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外科教父 > 627章 一张空白的纸(5/6)
印无法完成简单软骨打印的原因,无法复制精细解剖,就像一架飞机,只是做出模型,而内部的发动机等无法复制,当然不能飞上天。”

    “3d打印路线,在生物学阶段比培育技术要简单很多,他只需培育出大量的各种活细胞,然后用这些活细胞为原材料完成打印器官,无需去破解器官形成过程的人体各种调控,而培育路线整个工程更大,自始至终在生物层面来完成器官的构建,对人体基因表达及调控研究投入更大,孰优孰劣,尚不可知,我以前认为培育更好,后来又认为3d打印更好,再后来,两者不分高下,两条路线看那条先取得突破。”杨平简要地将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科研就是这样,有时候多少路线并进的时候,最先取得突破的自然获得优势。

    唐顺同意杨平的理解。

    一个器官的复杂程度超过想象,这就是树上可以轻松结出一个苹果,而人类无法复制一个苹果的原因。

    两条路线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一条弄清楚种子蕴含的信息,一条弄清楚苹果蕴含的信息。

    唐顺很推崇第一性原理,也就是将事情缩减至它的根本实质。

    干细胞培育肌肉,如果真的要成功,必须从头开始,其它的科研成果只能借鉴,绝对不能在其它成果基础上进行研究。

    如果要打印出肌肉,就必须对肌肉的解剖进行一次最彻底最完善的研究。

    重新打地基,重新盖房子。

    “我的实验室与南都医大和南都理工合作,借用南都医大的冷冻电镜和南都理工的超级计算机,计划对肌肉进行单层细胞切片,然后用电镜扫描,对整个肌肉进行精细立体构图,以获得肌肉的精微解剖。”杨平说出这个计划。

    对肌肉进行单层细胞的切片扫描,这是巨大繁复的工作,数据是海量的。

    唐顺停下脚步,他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要进行如此海量的工作。

    专业分工让大家变的“很懒”,总喜欢拿来主义,对于专业以外的事情,总是拿来直接用,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否适合。

    所以从事干细胞研究从来不会真正去研究目标器官的解剖,而研究解剖的不会从干细胞培育器官角度去研究器官的构造。

    杨平要从多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