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篇论文带来的充足积分让杨又增添了很多实验设备,此时的系统空间实验室,十分忙碌。
无数个仪器设备正在运转,机械臂在主机的控制下忙碌不停,系统面板相当于一台巨型计算机,它监控着的实验的每一步。
为了实验室进度加快,杨平同时开启了几百个培养器,每一个培养器里的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分裂。
杨平只要有空就进入系统实验室看看实验的进度,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决定实验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它盯着巨大的系统面板,切换着每一副画,希望能够发现一些可以惊喜的东西,突然,一个画面开始闪烁着淡淡的绿光,这是系统主机的报警提示,几秒钟后,系统自动抓取画面,然后放大。…
绿光提示,这说明有一个培养器已经实现某种实验目标,杨平立刻将放大的图像铺满整个面板。
他认真一看,这是一块完整的,具备三维形态的肌肉。
看到这块肌肉,杨平心情开始激动起来,几百个培养期,其它的培养器全是散落的细胞集落,只有这个出现肌肉的形态。
难道培养肌肉获得了成功?
杨平命令主机将肌肉放大,不断放大,放大到一直可以看到肌纤维及它们之间的血管与神经。
在不断放大的过程中,杨平终于看清楚了这块肌肉的结构,肌纤维交织在一起,中间穿插这血管与神经,每一个细节与何教授建立的数字肌肉一样,数字肌肉的精微解剖来自于真实的解剖。
这说明,这块肌肉不是肌纤维的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通过有序的组织,形成的一块真正的肌肉。
这些细胞不再是散乱无序的个体集合,而是通过内在的规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三维空间结构,他们已经具备自我组织的能力。
空间导向基因片段已经在发挥作用?
不然这一切无法解释。
千辛万苦,使用普通干细胞、畸胎瘤细胞和肿瘤细胞三个模型进行海量的基因片段对比,筛选出来大量疑似基因片段,然后又又寻找各种启动这些片段的方法,经历无数次调整培养的营养液,一次性建立数百个培养期同时对干细胞进行培育,终于看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