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了家资,从此搬迁他乡之事。
至于贾琏当年从拐子手中救过一个女孩的事,他也知道。毕竟当时他是和贾家接黛玉的一行人,一道入京的,所以听说过,只未曾见过那女孩。
岂能想到,天底下竟然有这般巧合之事,那个女孩,竟就是当年恩主甄士隐的女儿?
这无法不令贾雨村心中产生一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敬畏。
不说甄士隐当年对他的知遇之恩,就说后来他官居大如州,从甄士隐之妻封氏手中,纳其丫鬟娇杏之时,也是允诺过,为其寻找女儿的。
虽然这些年他早就忘了这件事了,谁知道,贾琏今日竟会找上门询问甄家之事。
深吸一口气,贾雨村说道:“愚弟客居苏州之事,鲜少有人知道的,敢问世兄,我那位故人,究竟是何人?”
贾琏将贾雨村的神态变化看在眼中,内心一笑。
“他的名字不值一提,说出来你可能也不知道,他只说曾经是苏州葫芦庙里的一位小僧,曾有缘服侍过雨村兄一段时日。”
贾雨村闻言,便猜测,应该是当日葫芦庙里的其中一个小和尚,却想不起具体哪个。
毕竟都是十余年前的事了,而他也从未在意过几个小和尚。
只是心里未免有些不自在,想必贾琏也知道了,他曾经落魄到借居寺庙的程度。
知道贾琏的消息来历,贾雨村倒也不再犹豫,直言道:“不敢隐瞒世兄,当日在苏州之时,余确实结识过一位乡绅,姓甄,名费,号士隐。
那甄家,也确实有一个女儿,在三四岁之时,便被拐子拐走了。
只是不知道,世兄打听这甄家的下落是为何故?”
“实不相瞒,当年所救之女子,如今已经是我身边的一个侍妾,我甚是喜欢,故而想要为其寻亲,聊慰其心。所以,雨村兄若是知道甄家人下落,还望不吝告知。”
“哈哈哈,世兄果然是性情中人,竟肯为一侍妾费心寻亲,愚弟甚是敬佩。”
贾雨村呵呵笑了起来,知道结交人情的机会来了。
“正巧,我倒是果然知道甄家人的下落。
当年我侥幸得中之后,被朝廷外放为官,曾任大如州,便遇到了那甄家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