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都是“时势造英雄”,同样一个人,放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其选择、作为,很可能也会截然不同。
英雄不是天生的,奸臣也不全是,只不过身处于那样一个环境当中,心态不同,所以做出了最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历史之上,能够随心所欲、追随本心者,又有几人呢?
大多数人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
忠奸善恶,也并非皆出自于本心……
几人唏嘘一番,张行成又问:“听闻西域那边局势并不安稳,大食哈里发调兵遣将、意欲再度进犯西域?”
房俊点点头:“这一战,势不可免。”
李泰郁闷道:“大食人是闲着难受吗?此前他们那个哈里发御驾亲征,被你打的丢盔弃甲、狼奔豕突,怎地又来?”
自大唐立国、覆灭突厥之后,东征高句丽虽然功成,但虎头蛇尾,唯有上一次的西域之战算是大获全胜、歼敌无算,正是如此赫赫功勋,使得房俊成为贞观勋臣之后新一代领军人物。
上一次,穆阿维叶自大马士革出兵,调集二十万大军进犯西域,损失极其惨重,怎地记吃不记打呢?
房俊悠然喝着茶水,解释道:“这不是大食国想不想打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咱们大唐想不想打,而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有所羁绊的时候,必有一战,国与国之间,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即便有短暂之和平,也不过是各自在运筹帷幄、积蓄力量而已,战争必然爆发。”
东方与西方之间因为文化之不同,所产生的进化路径也迥然有异,相对来说,东方儒家文化更为注重“内政”,通过发掘己身之潜力来达到生产力的进步;而西方则恰恰相反,走的是“邻居屯粮我屯枪”的路线,根本无视生产,去抢别人的就好了……
即便是工业革命发起之后,西方的生产力水平一跃而至东方的十倍、百倍,但是其骨子里的思维模式依然如故。
毕竟建设哪有抢夺快?
历史上,大食国便是通过拼命扩张来敛取财富、掠夺人口,以达到稳定统治之目的,当他们扩张的脚步抵达西亚,不可避免的与大唐发生了战争。
“恒罗斯之战”的表面结果看似大唐战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