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李君羡早早来到御书房门外求见,得到召见之后,便将连夜侦讯得来的消息一五一十上报。 “启禀陛下,前两日清河公主前往梁国公府,拜会了高阳公主,期间清河公主恳请高阳公主说项,希望能够将卢国公于河西“强占"的数万亩棉田落户于清河公主名下,高阳公主已经答允,并且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往河西。 ”
李承乾自不会怀疑消息的真实性,“百骑司”现如今已经恢复了对朝中文武大臣的监控,他不是太宗皇帝,没有那种“谁想造反就让他来”的气魄,必须时时刻刻掌握大臣们的动向。
登基之后连续两次兵变,使他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必须掌控长安任何风吹草动……
“房俊已经前往西域,不可能没有家书送回,高阳为何还要给河西去信,而不是送去西域呢? ”面对疑问,李君羡缄默。
他是帝王鹰犬,负责收拢长安内外各种消息,但只能基于事实上报,不能有任何主观猜测…李承乾似乎也并非让他回答,问出之后,略作沉吟,便轻声道:“如此说来,崔神基已经与房俊搞到一起,嗬嗬,这厮当真是有本事,崔神基刚刚走出长安前往凉州任职,便对房俊投诚、任其驱策。 ”必然是房俊的家书送到长安,高阳收信之后得到指点,这才直接写信给凉州的崔神基,命其完成棉田过户事宜…
遂轻叹一声:“凉州上下,皆奉越国公之命也。 ”
不过这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凉州大规模种植棉花便是出自房俊之谏言,而大唐最大的棉纺系统也在房俊掌握之中,若无对凉州之掌控,岂能将棉纺工业价值最大化?
如今棉布之受益已经可见,不远的将来,几乎可以成为与瓷器、丝绸、纸张相提并论的商品,倾销海外,为帝国攫取巨大利润。
“怪不得程咬金这厮面对朕用他戍守承天门的任命推三阻四,这是有把柄落在房俊手中,不敢取左右金吾卫而代之,唯恐房俊事后找他算账。 ”
李承乾略一思索便想通其中节点,对于程咬金出乎预料的反应也有了解,心里有些恼火。
“卢国公回城之后,见了何人? ”
“见了英公,所谈何事,不得而知。 ”
“回府之后,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