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暂时成为过去式,激烈的思想碰撞成为主流。大量的着作需要发表,青萍书局的重要性得到道门高层的重视。
因为道门发现,辩经这种事情,在双方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关键就在于谁的声音大,只要声音大到盖过对手的声音,就能一力降十会。
这里的“声音大”当然不是指嗓门,而是指传播力度。你的佛经刊印一百本,我的道经刊印一万本,不仅不要钱,只要领一本道经还送十个鸡蛋,你怎么跟我斗?两者传播力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百姓们也看不懂太高深的道理,看起来都大差不差,自然向着有利可图的那一边。
道门作为天下之主,掌握了最多的资源,最终靠着绝对的声量赢下了这次大辩经。
在这个过程中,青萍书局自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一个边缘机构发展为一个庞然大物,隐隐成为太平钱庄、太平客栈之后的第三大编外机构。
太平钱庄不必多说,掌管天下之财,配置之高,直追正常水准下的紫霄宫。太平客栈本质上是道门驿站体系、情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萍书局则逐渐成为道门宣传部门,负责引导舆论,刊发邸报,监管各种书籍刊物,为紫霄宫和金阙提供有关舆情信息等等。
不过道门武力太盛,从三代大掌教到五代大掌教,道门一直处在扩张阶段,堪称天下布武。在这种情况下,道门不缺自信,甚至是自负。任凭你舌绽莲花,敌不过摆在眼前的物质现实,慕强乃是人性,自然是天下归心,从南大陆到凤麟洲,从婆罗洲到婆娑洲,都视道门为天朝上邦,玉京这座山巅之城更是理想之国。
在这种情况下,道门内部自然不重视青萍书局,道门上下理所当然地认为道门天下是打下来的,不是念经念出来的,不念经也无所谓。于是青萍书局就变得很尴尬,油水当然是有的,而且不小,实权也是有的,不过主要是对外,在道门内部的权力并不算大。
太平钱庄的真人们享受参知真人待遇,一下子就是三个,青萍书局只是道宫级别,设掌宫一人,享受参知真人的待遇,只是不在三十六位参知真人的序列之中。有时候也会由其他参知真人兼任。
这样有一个好处,任免不必走金阙程序,取决于大掌教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