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人人谈战色变、畏战如虎,彻底丢掉我华夏尚武之风,泱泱中华,则必被胡族欺凌!”
专门打那些赔钱的仗,看似胜利,实则将国库打得越来越空虚,渐渐的国家财政被战争拖垮,自然是不智的,这个角度来说,“好战必亡”没有错。
可有些时候明明可以打一场收益极大的仗,却因为只将“好战必亡”奉为圭臬从而避战如虎,便是走了极端。
一个国家不能“好战”,但长时间不打仗是绝对不行的,民族凝聚力无法得到有效增强,举国上下一片散沙,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等到某一日陡然惊醒,再想打仗的时候,发现已经没人愿意上战场了……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
李承乾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房俊,“好战”还能解释成这样?
居然连一众大臣都哑口无言!
房俊迎着李承乾的目光,柔声道:“陛下,所谓‘穷兵黩武,古有成戒’,指的是兵力不可用尽,国库不可耗空,战争不能盲目。可若是制定长远之战略,发动局部之战争,或为掠夺财富,或为地区局势,适当发动战争是有好处的。现如今虽然四海咸服、天下承平,可一旦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尚武之风便会迅速消失殆尽,再想恢复立国之时那等金戈铁马、所向披靡,难如登天。”
有宋一朝,对武将、军队之提防戒备臻达历史之巅峰,如此造成之后果便是军人地位低下,秦汉隋唐遗存而来的尚武之风消失殆尽,空有震古烁今之繁荣、财赋傲视千古,却未能有一支与之匹配之军队。
休提什么两宋之时胡族猖獗、前所未有之强悍,匈奴、突厥强盛之时,难道就逊色于金、辽?可后来为何衰弱,甚至不得不远遁数千里跑到欧洲安家落户?
中原王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击,才是关键。
两汉之时,“一汉当五胡”,隋唐之时,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直至追亡逐北、横扫大漠,皆因民间尚武之风尤甚,兵卒素质优秀,招之能战、战之能胜。
到了两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男儿!
年轻人都读书去了,谁当兵?
对外丧师辱国、不思进取,龟缩于繁华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