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导致家里也是满满当当的。
赵家也没什么可送的,本来是应当送送柳家的,但柳家离得太远,而今又大雪,只能等到年后了。
余下的就是送林家的年礼了。
赵宛舒是不管这些事的,她正在跟林玉娆对百果镇上的药堂账目。
林玉娆的账目做得很是清晰,她后头自己不懂,又去寻她爹学了学。
别看这药铺小小的,但倒是出乎赵宛舒的意料,竟已经开始盈利了,想必等到年后,应该也能稳步维持住了。
她对完账目,还给林玉娆几个都发了年终奖金。
林玉娆不肯要,“阿宛,你肯收留我,还给我当掌柜,一力培养我,已经是我的福气了。而且你给的工钱也高,我哪里还好再要这些……”
赵宛舒却是不管这个,“我给你包年终奖是我看你做事认真,自然是要褒奖的。若是你做得不好,那我可是不给的!所以,你要是真不好意思,就好好地替我管着那药铺就是!”
如此,林玉娆才肯接过。
回去后,打开薄薄的荷包,发现里面包的是一张银票,足足有五两。
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了,抵得上她半年的工钱了,这就叫林玉娆越发坚定了好生替赵宛舒守好店铺的想法了。
便是林二嫂一家见了,也是如出一辙的想法。
大年二十九,家家户户已经在张贴对联了。
说起来,往年村里好多人都去镇上买对联福字的,但今年村里不少人往家里送东西,家里也没别的可送的,就回礼的时候搭着送了两幅对联,那都是赵容朗写的。
却没想到因此惹了村里不少人的青眼。
赵容朗的字清隽有力,颇有风骨,村里人是看不懂这些的,他们只知道赵容朗而今是个出息的读书郎,他的字又写的好,故而就有不少拿了些家常食物来换对联。
比如,东家两个鸡蛋,西家几捧果子。
就叫原本年底还能清闲的赵容朗忙得团团转。
为此,赵容则忍不住笑话道,“瞧二弟写得头昏眼花的,手腕都肿了,可见这读书也不是个什么轻省的活计!”
往年或许还能要一两个铜板,拿对联换钱,但眼下赵家最不缺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