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们就不怕老师斥责了,而是比起一起被老师斥责,他们不想让其他同学在老师心中的分量上升的比他多。
其他的事情也是依次类推,所以这种精神变态有一个前缀,叫做自恋。
再具体点来说就是,为了不让任何人在任何方面超越自己,他们可以牺牲任何利益来满足自己的这种变态欲望。
可想而知,这种人是不可能混得好的。
游戏里送些人头或是弄坏一个小组作业,确实也算不上什么失败,可关键就在于这种精神变态的症状是不能够收放自如的,他们在做人生关键选择的时候,也会屈服于变态欲望,从而让出唾手可得的利益。
今天失一城,明天失一池,迟早会把自己整个人生都给让出去。
如果细细观察这类人,就会发现他们现实的生活多数是失败的。
他们当中的一些可能能伪装得了一时,但一定会像疯了一样做错几个关键选择,把自己的丑恶面目弄得人尽皆知,然后再把自己的生活也搞得一团糟。
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于,为什么有些人不是没能力,也并不愚蠢,可一到人生关键时刻就失了智,并且是一路下滑,直到坠入谷底,怎么挣扎都翻不了盘。
多数人会觉得是他们运气不好,但实际上,他们有可能就是屈服于自己的变态欲望,而罔顾利益的精神变态者。
在席勒看来,玛德琳的人生轨迹非常符合这一标准,大概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一直到她死,她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也没有达成。
如果说这个人物是其他人编出来的,那还是有一定巧合的可能的,但编出这个人物的可是贪婪,他是个心理医生,对于类似的病例再熟悉不过。
还有一个让席勒确信玛德琳精神有问题的证据就是,贪婪是一个很贪婪的人,能名利双收的情况下他不会只要利。
他给自己设置成了一个富二代,不出乎人预料,但他给自己弄成了一个欺压底层人的无良资本家,其实是不符合他的逻辑的。
在背景故事可以随心所欲设置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给自己设置成有钱的正义人士,钱财也不完全和邪恶挂钩,能够全要,干嘛只要一样呢?
所以席勒坚信,贪婪给自己设置的背景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