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说不定事实就是完全反过来的。
这是一种留白处理,留给观众自己思考并反应过来的空间,来制造更深一层次的反转。
但最有意思的来了,在最高维度的角色层面,也就是席勒和布鲁斯的层面,还有一重矛盾,那就是有关学历造假和赢游戏的问题。
其实参与游戏的是傲慢,只不过中途换成了探员,在最后关头又换了回来,傲慢是布鲁斯的教授,虽然他已经放弃了让布鲁斯精通精神分析法,但是但凡是个教授,就不会想让自己的学生搞这种事。
如果是别的师生,那在游戏里口嗨一下其实也没有什么的。
就像在跑团游戏里给自己的教育点数加到最高,给自己的角色设定一个名校毕业,其实无非就是游戏的一种玩法,总不能事事都要按照现实来吧?自己考了个普通大学,就不允许在跑团的时候设定成名校高材生,那我还玩什么游戏啊?
但是傲慢和布鲁斯这对师徒又不同,想当年布鲁斯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费了多大的劲,布鲁斯读了多久的书,傲慢就练了多久的海底捞月。
排到同一场游戏之后,也没有轻松到哪去,看看桌子上堆满的剪好的雪茄就知道了。
结果这个时候布鲁斯开始学历造假,傲慢不上火就怪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你要是想按规则玩,那就努力,你要是不想按规则玩,就把首尾收拾好,战胜老师也是一种战胜考试的方式。
但是布鲁斯也没收拾好,他和奈亚合作,结果被奈亚给卖了,证据确凿,无从抵赖,这下可是火上浇油了。
奈亚公布了马修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是真的邪教徒,也就是在告诉席勒所扮演的洛道夫,如果真的让马修活着走出去了,那这游戏妥妥的就是坏结局。
要是现在全员都在这里还好,关键是他们之前还把队友都干掉了,尤其是还把贪婪给干掉了。
想要打好结局,就得杀了布鲁斯扮演的马修,那布鲁斯就得和傲慢打起来,不杀布鲁斯扮演的马修,就打不出好结局,贪婪就得和傲慢打起来。
反正不论前进还是后退,这一场仗傲慢是不得不打,区别只是对手到底是他的学生还是另一个他自己,但总归不会是什么好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