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并不是幸福,尤其是与众生背道而驰。其实不幸福的,只是与心爱的人们背道而驰。越活越年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若是从极端的这头跋涉到极端的那头,那是多么讽刺的悲剧啊。尤其是在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之后,在彼此还深爱着的时刻分离。
或许如果没有真正的品尝爱情的甜蜜,那么老也就老,年轻也就年轻,可是偏偏命运给了他品尝甜蜜的机会,却又让快乐变得更加短暂。
本杰明的离开是一种爱的延伸。他深知卡罗琳需要一个怎样的家庭,也深知黛西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卡罗琳最后如观众所期待地说,她真希望他是她的父亲,而这却是她在经历了岁月磨洗后的心境下,才懂得这大爱的含义。在此之前,她与本杰明也只能是构成对峙,不是不能化解,是时间还不对。
我们看到本杰明在世界各地奔走,生存,而这一行为的背后,诚如那本日记所呈现的,爱从未离开,离开却是爱。
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最深沉的爱,他把余生,都用来成全爱人和女儿。
他走了,孤单地离开了,但是此时的他,内心却并不孤单,因为他知道,他的女儿在健康的成长着,也许,他曾经偷偷回来过,在某个街角,在学校的门口,在女儿的楼下。
然后是影片的另外一条主旋律,死亡!
而死亡,与离开不同。
影片给本杰明安排了一个别样的环境,养老院。在这里,死亡如同空气,因太常见而寻常,因寻常而沉默。你会在某一天,发现大厅里空出了一把椅子,或是清晨缭绕的音乐忽然消失了,或者在某一天醒来,发现隔壁的房间忽然空了,不久后又住进了新的人们。
司空见惯,悲伤就不再明目张胆,而是潜藏在那些深刻的皱纹下,被埋在浑浊的眼神里。最初的本杰明并不知晓死亡的寓意,人们来来往往,世界照常运转,没什么和昨日不同。是那个教本杰明弹琴的老人,告诉了本杰明,死亡对生命的意义。可本杰明甚至记不住她的名字。
这是众人都不可避免的去处,也是我们不可控制的命运,它的存在将人人置于平等的位置,并告诉我们,走入我们生命之中的,可以由我们主观来决定的,人人并不平等。
他人在自己内心的地位,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