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康国有不为人知的渊源?
沈棠道:“墨家的女婿要抗造。”
将作监隔三差五要爆炸,没点儿实力还真无法让墨家这伙人点头满意。云策是老实憨厚,误打误撞过了关。就算墨家这边没意见,云策这关也不好过,他看着好说话,杀人可没有手软过。最重要的是北啾有自己的节奏。
众人满心期待去看最后一人的传记。
“李良花,不知是何等巾帼?”
此人可是放在了最后!能让墨家北啾当压轴的压台的能人,想来也不会让人失望!
燕州境内。
一晃多年过去,燕州与隔壁的乾州早已经从当年战乱阴云走出,不得不远走他乡逃难的难民也陆续迁回来。不过五六年,此地犹如春风过境,生机萌发,境内郡县安居乐业。
为了规整田地,便于官府管理,一些人口贫瘠的村落也被依次合并成为新的县镇。
再也没人住在湍急水边,伺候那几亩薄田谋生。不仅如此,庶民的田地都是规整平坦的,也不用担心一场水患将一年心血都糟蹋。
官府出人给他们开荒修路,大路贯通四方,庶民外出谋生也有了更多选择,栽种的粮食也有了好销路,日子一年年肉眼可见好转。
此地名为李家镇。
镇中居民姓氏最多的却不是李姓。
因为以前就不叫李家镇,叫王家乡。
这个名儿是三年前完工落成,镇里专门给改的,镇中庶民无一人有怨言,反而一个个目露羡慕。李家镇的李,是李良花的李。说起李良花,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堪称传奇的老寡妇!
别看这位上了年纪,大字不识,人家可是被国主接见过的,国主还帮她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如今都被供在县衙呢。本地官吏逢年过节还上李良花家里慰问,米面粮油就没有断过。别看米面粮油数量不算多,但听闻是国主特地叮嘱给的,让下面的人不能怠慢老人。
呵呵,要知道本地官老爷都没资格见国主,更没资格逢年过节收到国主的礼物。
她,李良花,啥都不用做就能有。
这样的好运道,咋能不羡慕?
村里搬迁后,李良花还分到了一套不小的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