荽这种植物,爱的人喜欢,不爱的人闻到味儿都想皱眉,更别说入口了。偏偏王庭崇尚节俭,绝不允许朱门酒臭肉的丑闻。光禄寺每次准备的廊食都经过精心算计,不苛求官员光盘,但浪费的食物也不能超过一成!
万一每一道菜加胡荽,那真是个噩梦!
御史想想那个场景,喉头忍不住泛酸。
官员交头接耳,嘀嘀咕咕。
“……元良还知道他们不爱吃什么?”
沈棠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她还是头一次知道祈善私底下用这种手段报复“政敌”,可爱得有些犯规了哦,“恶谋”的人设崩塌了呀。
祈善道:“这有什么难的?”
为了控制成本,廊食菜谱一开始都是固定的,方便宫外采购,价格清晰。不过主上体恤臣工,觉得大小朝会天天早起够辛苦了,臣子的餐费可以再提高点,每天的菜色也要尽量有新鲜感,于是才有了现在的廊食制度,菜谱每个月轮值一遍,不可谓不丰盛。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每个官员的偏好。
沈棠外出打仗让祈善监国,用百官的话来说就是“时无山君,泼猴称王”,廊食菜谱被祈善把控,隔三差五会冒出几道御厨灵机一动的创新,搞得挑食的官员叫苦不迭。
沈棠笑得肚子都有些疼。
“难是不难,但元良这么做有损威名。若来日青史说起这一段,后世之人说不定真以为政斗是改菜谱,让御厨做黑暗料理。”嗯,说不定康国还能得一个美食荒漠称号。
“内斗逞凶是什么好名声?”用黑暗料理折腾对手,也比将人斗死好些。至少前者能让人会心一笑,后者只会让人感慨朝局黑暗。
祈善不在乎后人怎么书写他们这一段,但涉及主上,他仍希望史书都是正面描述。例如在主上当政时期,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想看人心险恶的,史书哪一页没有?
沈棠赞同点头:“元良此言有理。”
难得主上回来一趟,光禄寺是铆足了今儿,尚食局的御厨全部出动,十八般武艺全部使了出来,大大宽慰了沈棠的五脏庙。在外出征,各方面的条件哪里能抵得上王庭?
沈棠拍拍吃得滚圆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