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些话术的。黄强民多日以来的多次体会,最好的卖点是100的破案率,超快的破案速度,以及超低的破案成本——如此吹江远吹的多了,黄强民自己也就信了。
想到这里,黄强民的表情凝重许多,做刑警的,失去客观可不行啊。遂道:“我只是觉得,你比省厅的专家们加起来都要厉害,用柳景辉……实在要给他个机会,也不是不行。”
“还是请柳处来吧,案子的线索很少,证据又很多,柳处看看,兴许能拉几条线出来。”
没用的信息太多,有用的信息太少,是这起案子的特点,也是大部分爆炸案的特点。
柳景辉显然很适合此类应用场景。相比之下,江远要一个个的证据扫过去,还是比较费时间的。
黄强民见状,也就点点头:“行吧,本来就是省厅参与过的案件,让他们出个人也是合适的。”
他说完就出去沟通了。
江远继续低头看着照片,一张张的琢磨。
和以前的积案类似,此类案子的关键问题,在于大部分的线索,在当年的现案期间,就已经是追踪调查过的了,当年没有发现,如今又如何调查?
另一方面,案件涉及到的信息其实非常多,且大部分是无用的。8年前,这边可是动用了上百名刑警进行了各类调查,排查搞了三次。
这样都没能破案,由此也可以推测,大案靡费而不破,对于办案人员的影响了,至少,丘岳这个名字,江远就没有听说过。
柳景辉第二天一早才赶到。
他是穿着警服坐车来的,身边带着名司机,跟江远类似,自从遇到过危险之后,他就越来越少一人独行了。
到了地方,他倒是没耽误功夫,乘车的时间,他就阅读了大量的卷宗资料,到了曲安分局,看了一会照片,就道:“和我想的一样,这个案子,爆炸物的残留品是最大的证据,也是最难弄找到信息的。”
“要沿着的残留品的来源去搜查吗?专案组当年查的很细了,我也没看出明显的破绽来。”江远是看的图片和阅读的卷宗。时至今日,想要直接追查爆炸物的残留品的来源,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最重要的事,当年查过没查到,现在如果没有新的思路的话,重走一遍老路,却期望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