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百零五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15/16)


    “副帅,如今滁州粮库有已经是快要空了,眼看着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下官之前建议设置的平安仓,不知道副帅考虑的怎么样了?”施耐庵紧接着问道。

    朱瀚一听,立刻就是笑了起来。”先生提的建议很好,我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我也派人去给了大帅汇报,不仅要在滁州设置平安仓,还要在定远也设置平安仓,防备发生灾荒。”

    所谓的平安仓,其实就是战略物资储备仓库。

    经过连番几次出征大战,再加上支援刘福通等红巾军友军的粮草,朱元璋兄弟存储的粮草物资几乎消耗殆尽,必须要马上补充,而且要加倍补充,防止等到秋天的时候天灾导致措手不及。

    朱瀚对于这个建议,自然是非常赞成。

    他可是知道的,元末天灾频频,绝对不是十年八年能够风调雨顺的,甚至于在历史上到了明初洪武年间,还依旧是天灾频繁,连老朱家皇陵所在的凤阳府,都是因为天灾人祸导致乡民暴动,震惊了朝野上下。

    所以,对于平安仓的设置,朱瀚早已经是有了想发,施耐庵提建议之后,自然就是毫不犹豫同意。

    “那可太好了!”

    施耐庵高兴的笑了起来。

    他自从来了滁州,一跃成为了红巾军首屈一指的智囊谋士,仅次于大帅身边的总都事李善长,让他有了一展宏图抱负的成就感,天天都是把心思扑在了军政谋划上,连最喜欢的宣和梁山好汉故事都是只能偶尔抽出时间去写。

    施耐庵刚刚高兴,却是又很快神情暗淡下来。

    “可是,如今食盐交易虽然获利丰厚,但花销同样巨大,已经没有多少余钱去购买粮草物资,这平安仓建立起来,恐怕也是一座空仓啊。”施耐庵有些无奈的说道。

    朱瀚转手倒卖食盐,获利自然是非常丰厚。

    而且,随着江浙、江西等地食盐销售逐渐恢复建立渠道,食盐的销量和利润也是稳步递增。

    不过,红巾军的数万军民的物资补给、大小官吏的俸禄开销、支援友军的粮草供应也是在逐步增加。

    偏偏朱瀚又是接连否定了李善长提出的给农民加税的建议,让红巾军根本没有多余的财力了。

    朱瀚对此倒是并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