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三年九月初,在蜀国太子张富率军在凉州大获全胜,班师回朝(长安)之时,远在西蜀的都城成都也迎来了两年一次的大事件——科举考试!
科举这个提议是张富最早在两年前提出来的,就是将之前没有建国时颁布的求贤令,给优化进阶了一番。变成出题考试,通过笔试的,进入面试,再由官吏或者皇帝亲自面试,挑选出合格者就可以榜上有名咯。这也和后世的科举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这样。
两年前,第一届科举举办之时,虽然时间紧张,但在两大人才范仲淹,张居正的主持下,也算是有条不紊的正常进行下去了,并且在同年六月成功进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
当然,由于时间紧迫,加上对外宣传较少,这个科举制度对于很多人来说还不知道是什么。所以,第一次科举犒赏参加的人大都是益州本地之人,还有就是张富召唤出来的人才。
最终,以状元秦宓、榜眼王安石、探花魏徵三人以及后面诸多人才金榜题名而告一段落。而且第一届科举,赏赐也是非常大的,最前面的仨人直接入朝为中央大官,有的都已经做到了九部侍郎,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步登天,平步青云了!
除了他们仨大佬之外,其余上榜的共计三十多人,也全都有官做。时任吏部尚书的范仲淹根据他们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到了不同的地方做地方官员。虽然是地方官,但这对于普通家世的人来说就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反正就一句话概括科举制度,是隶属于皇帝直接选拔人才的途径,这个制度不会管你的家世、父辈是如何显赫,它只看你本人的才华和能力!当然,只要能通过科举考试,就一定会有官做。
也正是因为第一次取得的成功,导致后面更多小型世族子弟,变得更期待这次考试了。(至于为什么不是平民更期待了,后续会详细讲到。)因为这是他们可以一步登天的唯一办法!他们家族的实力可以让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但是想再进一步,可就难了!
而后蜀国为了吸引更多的非益州人才,便决定将科举制的时间延长至两年举办一次——这个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这个世界上哪来那么多人才呢?若不这样,有些科举小年,都会出现一个瘸子里挑将军的场面,对于蜀国整体来说并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