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诡三国斐潜 > 第1691章 器文(4/6)
学则认为这些政策是在与民争利,富国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业生产。

    应该说,武帝时的政策在短期内都十分见效,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从而填补了国库的空缺,使得北伐匈奴不至于中途夭折,当然这些钱财之中,也有一部分被武帝用去大兴土木了,上林苑的那些宫殿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又有许多官吏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往往也是掺杂了一些私欲,从中渔利,因而在某些方面造成了效率低下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这自然也是贤良文学派的人士的反对的原因。

    马服对于这些事情倒不是很在意,他就觉得现在怀中有书,便是好处了,至于其他的方面,距离得太过于遥远,不是他考虑得问题,没想到他这样一说,马钧倒是正义凌然的说道:“政之利弊,若不直……直言,何、何、何……”

    “行行行,你说了算……”马服不和马钧争辩了,“你还要不要回去看书?”

    马钧瞪眼,叹息一声,不再说了,默默往前而行,回住所读书。

    先不说马服马钧如何在住所之内临阵磨枪,只说斐潜这一次面对这一次科举的雏形的时候,心中也有些感慨,也有些忐忑。

    什么是科举?

    望文生义自然是分科考试,然后根据考试的成绩喂为才是举了。可是现在斐潜连“科举”二字都不敢说,也不能公然宣称自己“唯才是举”。

    现在将学宫大比分科考试,这个么,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汉代就算是举孝廉制度,也有孝廉和茂才两个主要科目,就算是到了雒阳,朝廷也会设立考试来测试一下,虽然很多都是走过场,但是毕竟也是有先例的,所以斐潜做出这些改变来,很多人就觉得不过是细节上的变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只有一小部分人心中才了然在这些变化当中的更为深层的那些东西。

    汉代的举孝廉制度完全就不好么?

    也不尽然。

    要知道在春秋战果,甚至是更早的时期,就像是后世的阿三社会一样,什么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定好的,决定身份的高低不是个人的本领,而是姓氏血统。血统高贵的,生下来就是注定高官,血统低贱的,不管多有才能依旧是奴隶,所以当时什么身份都不管,甚至将奴隶尊为上卿的,也就只有秦国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