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都有私心!”
在原始的部落氏族的时候,生产力水平是极端低下的,想要活下来,就必须依赖全体氏族成员的集体劳动,以维持极端贫乏的生活物资的获取和生产。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自然是所有的生活产品归全体氏族成员集体所有,平均分配,每天都消耗干净,既没有私有,也没有剥削,所谓“公而无私,共寒其寒,共饥其饥”,处于相对公平的一个制度之下。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尧舜禅让”才有基础。
而到了大禹后期,生产已经开始有了剩余,人类的阶级开始诞生,这个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改变所谓“禅让”制度,形成了“继承”制度。
“所以这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斐潜将茶杯放下,继续说道,“部落小,被其他的人吞噬,部落大了,自然就有了心思……所以,要么被动的改变,就像是华夏当年的东夷、有扈一般,要么主动的去改变,去适应,就像是大禹和夏启……”
“这是华夏之人在上古的时候选的道路……而现在,单于,你也站在这一条分岔路上……”斐潜笑着,但是笑容之中却没有多少温度,“怎么走,选什么路,都是关系到子孙的啊……当然,其实我们大家现在都在分岔路口之上,都面临着怎么走的问题……所以,这也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只不过,怎么选,怎么做,依旧是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来确定……单于,你说对不对?”
华夏历史上,经离过很多次的胡人统治阶段,但是无一例外的,最终这些胡人都抛弃了原本的部落习惯,成为了华夏的一个部分,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私有制导致的阶级分化和部落联盟的崩坏,也是使得这些入主华夏的胡人最终走向了华夏的道路,而不是带着华夏的人走向了游牧部落的途径。
炎黄从一开始,战争就不是什么单纯的复仇啊什么的,而是带着掠夺和征服的属性!
所以一旦战争被儒家那些酸文人,砍掉了征服和掠夺之后,自然也就是失去了原本的利益和威力……
战争,就是为了征服,教化,就是为了统治。脱离了征服的战争毫无意义,就像是不谈统治的教化一样没有效果。
大汉当下,不仅是胡人在面临着道路选择的问题,华夏自身也是同样在面临着选择,但是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