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胜,战之败者,不为败,孔明以为然否?』
诸葛亮略微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说道:『然也。将军所言甚是。』
『孔明且言之。』斐潜说道。
诸葛亮声音清亮:『春秋之时,周王衰微,诸侯互伐,礼尽废也。之时,楚国势强,兵马多盛,欲图中原,必然北上。晋文公临政,励精图治,亦欲重振晋国之威,故晋楚之争,乃必战之。』
斐潜微微点头。
『晋楚首战,乃于城濮。』诸葛亮继续说道,『晋军以少而胜多,以简而胜繁,以退而胜进,以专而胜分,故而一战而定霸主之位也……』
诸葛亮看了一眼斐潜,然后说道:『城濮之战后,晋文公于践土建行宫,尊襄王而献虏,虽说得封于侯伯,聚而盟约,然……故而,胜战而不为胜也……』
『邲之战,亦如是。晋军之帅,虽知不可以战,然战之……』诸葛亮显然对于这些事情非常熟悉,说的时候如数家珍,『临战之时,晋军无力驾驭跋扈之将,迟疑寡断,和战不决,临战不备,自然是受制于人,以致大败。此役毕,晋楚更替,楚得霸权,庄王一飞冲天,其鸣声远……然,楚国偏离中原,风俗礼仪多有异也,虽说楚得其霸,依旧不得长久,故有鄢陵之战……』
『楚以汝阴之地许郑,以坏其盟。晋连齐鲁卫共讨之,楚以出兵而击,遇于鄢陵。』诸葛亮说道,『楚军故技重施,突进而袭之,却遇沼泽而不得进,错失良机。晋军分击左右,自晨而暮,虽说得胜,然国力已衰,其心亦异……将军之意,便是当下犹如晋楚乎?内有公卿争权夺利,外有吴齐等国窥视……』
晋国和楚国,算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冤家,其中相互争斗的战争一共打了十一次,大部分都是晋国获胜,楚国获胜的次数并不多,只有邲之战、北林之战而已,但是如果说这其中重要并且影响较大的战役,那就是斐潜和诸葛亮所说的这三场。
尤其是鄢陵之战。
虽然说这场战争最终以晋国以微弱优势取胜告终,但是战争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后果随之而来,这也成了这两个霸主国转向衰落的一个标志点。战争的胜负其实早有征兆,对两国实力的损耗也有着多方面的、比较明显的原因。
斐潜点了点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