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了眼,似乎看见了一些他不愿意看见的场景。
如果按照后世一些公知的说法么,曹操屠徐州,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徐州的百姓好,就像是某某书院一样,出发点是好的,是免得徐州百姓被伪君子陶谦加刘备所利用,但是爱民如子的曹操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这只能说明荆州人的觉悟不够高了,没有能够理解曹操的此举的深意……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杀到他们头上去了……那,那什么,一个巴掌能拍得响么?不应该先检讨一下自身有什么错误么?为什么要跑?为什么要逃?不跑不逃,曹操会生气么?穿着暴露,四处乱跑,不是故意引人犯罪么?
但是实际上,曹操当年屠杀徐州的真实的理由只有一个……
当时,曹操初步占领了兖州,成为继益州刘焉、荆州刘表、徐州陶谦、冀州袁绍、豫州袁术,幽州公孙瓒之后又一个地方实力派。
斐潜?那个时候没人去注意斐潜,甚至也没有多少人去注意长安。山东的这些地方实力派他们就像是山东士族地方派系催生出来的蛊虫,在相互撕咬厮杀。
那个时候,袁术见攻击刘表已难获胜,手下大将孙坚死于非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其他地方,再加上袁术的盟友公孙瓒势力受挫,袁绍的势力骤然膨胀,让袁术越发的不安,借着朝廷派遣的兖州刺史金尚被曹操驱逐的由头,袁术便调转进攻方向,收留金尚,进军至豫州的封丘县,并联合各路的黄巾残军,将进攻矛头转向了在兖州才刚刚有些起色,立足未稳的曹操。
同时,袁术也联系了陶谦,要一同进军,剿灭曹操,气势汹汹……
但是曹操没有被吓倒,和袁术在匡亭进行会战,结果袁术军远途行军,军队疲乏,又无勇将激励士气,一般将校根本不是曹操之下那些将领的对手,所以在凶猛曹军的连番冲击下,袁术军大败而逃,然后黑山、汝南等地的黄巾残军,一见势头不对,跑得比袁术都快。
袁术败退,曹操却不肯罢休,趁战胜之威,包围封丘县城,袁术害怕被曹操围堵生擒,便丢弃辎重、率领残军狼狈出城南逃。
正常来说,打到这个份上,就可以收兵了,可是曹操并没有,曹操见袁术逃跑后,便挥军继续疯狂追击袁术军。就这样,袁术逃到襄邑县还未安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