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民众对于神话类的话本还是有很高的需求,出于对于生死的恐惧,这些神神鬼鬼的故事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很多人喜欢,但是这些内容对于科学的进步,人文的发展所起到作用并不是很大。
就像是后世聊斋很多人感兴趣,也觉得挺好,但是更多的人得知聊斋,并非是为了研究其中折射出来的道理,以及好人得到好报,恶人总会恶报的过程,而是更多的对着女鬼女妖母狐狸啧啧啧……
粗浅的科普书籍,斐潜已经借着各种人的名头在印制销售了。尤其是斐潜的两个师父的名头,再加上一个游学的庞德公,几乎囊括了大部分的基础学科范畴。
天文的,数理方面的,是刘洪为名,徐岳做注,几乎无人可以批驳,尤其是对于星体星座记录和分析,随着新历法的推广,也有不少士族子弟对于这么『高深』的知识有了兴趣,不管是真的对着这些天文有兴趣,还是简单的想要在聚会的时候装个『哔』,都在无形当中推广了这个知识的传递。
地理的,世界人文的,则是以蔡邕为名,蔡琰做注,以异域志的方式,印制和售卖,而且销售额也不低。这让斐潜心中多少有些欣慰。大汉当下,或许是因为之前有一些像是苏武班超之类的人影响,又或是受到了斐潜重开西域沟通商贸的刺激,反正这一类的书籍销路甚广,有的甚至已经是第三、四版了……
物理的,化学的方面内容,则是借着庞德公的名头在引发。庞德公的学术是黄老一派的,虽说其中有不少无为而治遁世而隐的思想,但是也有不少涉及基础物理化学的东西,比如什么金丹修炼术,稍微加以改进一下,也就成为了粗浅的物理化学手册……
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术扩散,在当前条件下根本不会对斐潜造成任何的威胁。
因为任何科学的进步,都需要基础的前置,在大汉当下时代的物质条件下,扩散出去的许多知识和技术是完全没有其前置条件的,在原本的大汉社会环境之中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相比较来说,这种比较温和的知识扩散,反倒会导致很多对此有兴趣能钻研的的人发现,原来真正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理想的地方只有——
长安。
简单来说,就是有限的输出科技,大量的输出文化,这一点在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