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罪行之后,反而会促进民众对于行善积德的直接认知……
就比如说卢毓。
他到了长安之后,在得到了警告之后,便是离开了青龙寺,到了周边乡野,一方面是暂且避开某些风头,另外一方面也是真实的去看一看长安三辅的百姓生活情况,而就在这样的观察过程当中,卢毓本身就有一些偏向于黄老,讲究平等互助的理念,自然而然的就和五方上帝的宗教体系比较契合了起来。
先天的不平等,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改变。
同样的一句话,或许在一般百姓那边,只是觉得自己做好事积德,而在卢毓心中,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学子之间,用在经文当中,用在日常之时!
当他兴冲冲的有了更新的收获,更多的感慨回到了长安,刚想要和小朋友小伙伴一起分享一下,结果就听到了他不在长安这些时间之内,某些人,特别是周全对于他的言语的歪解,借着他名头的闹事!
这如何能忍?
卢植脾气就耿直,卢毓得他父亲影响,也是差不多。
当场卢毓就怒气冲冲的赶到了青龙寺,在广场之中找到了之前的一些熟悉的小伙伴,开始对于之前那些冒充他的言论,以及相关的人员进行批判起来。
『天命玄鸟,乃有德而生之!生德之道,非言万千,乃行于一也!』卢毓感慨万千,痛斥那些只是在嘴皮之上口称道德,但是实际上不做善德之事的人,『商行善德,四方降焉,商为恶举,八荒叛也!所善,乃民之所善,所恶,乃民之所恶!岂有言善则善,论恶则恶之理?!』
卢毓说着,便是想起了他父亲当年也是素有大志,想要改变大汉的一些陋习,做出一番的大事来,从而振兴大汉,复大汉之荣光,但可惜是大汉的权贵根本就没有将心思放在大汉王朝之中,他们想着自家的宗族,捞取着自己的利益,还有的为了私欲相互争斗,借着各种名头打压政敌,根本就没有几个人会站在民众的角度,站在大汉的未来去考虑!
即便是到了大汉纷争不断,各地诸侯群起,卢毓在冀州豫州一带也没有看见多少士族子弟在发愁大汉的将来!
在这大争之世,若不相忍为国,只是盯着自家,又和不可语冰的夏虫有何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