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人去京师从博士学习,归蜀后教授生徒,因此大部分的汉人学子都认为,川蜀的文化兴盛,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虽然说文翁确实对于川蜀的学术事业贡献很大,但是川蜀学风之兴,却是由来已久,并非是从文翁一个人身上开始的,而是川蜀之中原本就有一些渊源传承。
川蜀之地,其实在汉家学子心中,和陇西陇右其实差不多,都是属于乡下人的地盘,是文明未开化的地区,这也不是说完全的贬低,毕竟川蜀之地和关中中原等繁华区域,经济和文化上确实是有一些差距的。
正是有这样的差距,所以川蜀文化之中,并不可能由一个文翁就能在一朝一夕之内弥补起来,所以在汉武帝之时,忽然出现了司马相如、王褒、杨雄这三位雄踞汉赋高峰之上的汉赋大家,就难以全数都归功于文翁身上。
其实司马相如等人,是因为川蜀有过好几次的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政治上的统治考量,曾经将六国的豪侠贵族富商等大族,迁往川蜀,这其中自然也有大量的读书人。
在西汉初期,在政治斗争之中失败的,也常常被流放到了川蜀,甚至更远的区域,这些流放的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也给川蜀带来了各种文化技术,其中免不了也就有儒家文化,黄老之学等等。
同时在加上司马相如等人在那个时候,刚好契合和汉武帝的政治需求,和当时在政治朝堂之上的那些黄老之学的人并不相同,而且司马相如等人也发现了这一点,便是激励的配合汉武帝进行鼓吹。其实也就是符合了汉武帝心中的春秋大一统,汉家六合风,九州共贯文,汉武帝不仅是要在政权上加强统治,而且也要在精神文化上进行『一统』。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汉代川蜀的儒家文学人物,是先天渴望着和政治媾和的,因此在斐潜召开了第二次的青龙寺大论之后,这些川蜀之中的人物,便是绝对不允许错过了……
管宁在一旁独坐,等吃喝完了之后,便是微微摇了摇头,招手叫来了伙计,结算了餐费,便是站起身,向外而去,并没有对于酒肆之中那些山东士子的串联商议,说是要去川蜀士子的讲经会上砸场子有什么兴趣。
但是管宁猜测,这些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