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之为自大,动不动就表示祖辈的荣光,家族的传承,历史的沉淀等等,同时以大汉正统为自居,对于关中还有更为偏远的地区,始终是秉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但是在这种态度背后,又潜藏着一丝恐惧……
很多士族子弟,甚至连带着一些颍川的普通百姓,都认为对于许县的军事行动都是大逆不道的,也是不可想象的,当然他们这样的想法也是有根源的,不管是袁绍,还是袁术,亦或是斐潜,都没有真正的进攻许县,即便是一度危急,但是最终也是被『击退』了。
这些胜利,他们或是归功于自身,或是觉得是天子的作用,唯独没有觉得是兵卒将士的功劳……
这就很是奇怪了,但是似乎又是在情理之中。
这种心理上面的安全感,自我沉醉的情绪,使得他们对于外界的变化敏感程度削弱了,让他们对于当下局势现状多数满意,并且认为这种对峙会持续,甚至有人觉得将来还会更为有利于山东。
这种心理,或许也是他们不愿意接受曹操,或是说不愿意完全臣服于曹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毕竟他们更为骄傲的是『文功』,而不是他们已经摒弃了的『武略』……
这天,王昶穿了一身的便装,只是带着几名护卫,走出了驿馆,朝着许县城内集市而去。他今天穿着一身普通的葛布衣袍,颜色和身边的护卫穿着几乎类似,也是许县之中寻常人家经常穿的衣袍种类。
一出门,王昶就注意到在驿馆对面墙角之下有两个农夫装束的人,远远地在后面跟着。他知道这两个人是曹氏派来监视自己的,心中也毫不惊讶,面色如常地继续沿着大街缓步而行。
针对于这种外交使节的跟踪和监视,几乎是一种双方心照不宣的行为。
这几天王昶在许县之中赴宴的时候,也经常会感觉到一些目光追随着他,不管他到哪里,跟谁说话。
从驿馆之中出来,往东而行,经过了三个街口,便是到了许县东市。这里是介于许县的富人区和平民区之间的集市,北面是富人区,高官贵人皆是居住在北面的里坊,而在集市的南面则是平民区,一些手工业者和普通民众居住在那边,因此在这个集市上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有昂贵的奢侈品,有精美的器具和价格不菲的吃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