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在先秦时期,鄙视链的三个特性就已全部具备,第一是看不起跟自己不一样的,比如宋国;然后是看不起比自己还弱的,比如郑国;当然更多的是看不起文明程度比自己低的,就像是位于江东的楚国。
到了西汉,这些地方都成为华夏了,于是鄙视链进一步往南延伸。云贵地区填补了被鄙视的空白,贡献了夜郎自大。随后因为西汉定都关中,关中人开始看不起山东人,乃至杨仆为了提高自己的出身,把函谷关往东移了几十里,以便自己成为关中人。
即便是中原人士避难到江南,当然也要秀一下优越感,吴牛喘月,毫不客气的送给江东人了。南方土着被南渡的中原人士称为南貉。于是江东人也送给逃来的各路中原人一个称呼,北伧。
由此开启了大江东人鄙视全国的进程……
但是当下大汉来说么,江东人真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方面。人口么,比不上中原,技术么,比不上中原,经济自然也是同样比不上,又没有什么像样子的土特产,总不能送贝壳去当什么奢侈品罢?再加上江东连续用钱,消耗惊人。去年的赋税几乎为零,搞得二张都有些颜面无光。
即便是先将今秋的赋税算上,但是也弥补不了亏空。
许多必须由江东官方领头做的事情,现在都没办法做了。尚且能勉力维持的,就是官吏的俸禄,还有军需费用的开支。这还只是弥补了前期的一部分,后面的军费还不知道要从什么地方来。
至于江东的日常问题,水利水患,道路城墙,各地营造,以及孤寡老幼的平常救济等等事项,能敷衍就敷衍,不能敷衍就只好瞪着眼干熬。
可问题是,真的江东就没钱么?
显然并不是的。
西域的奢侈品的价格已经是翻着跟头往上了,可依旧是随到随卖,随卖随空,一点都不含湖。
战马从几十万升到了百万级别,也一样是热销。
街头的百姓衣衫褴褛,苦苦挣扎,但是士族子弟依旧可以骑着价值百万的骏马招摇过市。
江东不是没有钱。
此时此刻的江东,急需整治,可作为中枢的孙氏核心力量,并不能控制这些江东本土的士族子弟。
江东的百姓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