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能是拱手而应。
曹操大笑,『善!便依奉孝!』
原本沉闷的氛围,现在宽松了少许。
『明公,在此之前,先攻风陵渡……』郭嘉在地图上比划起来,『可于此处,破其烽燧,架设浮桥……』
风陵渡在后世之所以出名,多半还是要托了杨大侠的福。毕竟作为大侠,哪能没有几个美女暗恋自己,求之不得的这种暗爽的装逼,或许在后世网文界都是俗得不能再俗的套路,但是在当时武侠界可是难得一见。
大河以北,才叫做风陵渡,大河南面的渡口,就叫潼关渡。
而且风陵渡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
如果说风陵渡北面是中条山延伸下来,有气无力的伸到了大河肚子里面的一条腿,那么风陵渡就是这条腿浸到了水里的脚面。至于渡河的人,就像是在抓住了落叶浮萍的蝼蚁。
大河形成了几字的拐弯,在拐过了弯口之后,水流速度变得相对缓慢了一些,也就形成了风陵渡。如果等冬日完全上冻之后,风陵渡也是可以直接在冰面上行走的。最麻烦的是春夏,夏天雨水多就不说了,春天的时候乍暖还寒,前脚大河刚解冻,后脚可能又被冻上,行船行不得,走冰也走不得,便是只能干瞪眼。
曹操计划也有考虑到天气的因素,所以他选择临近秋冬来攻打长安。进入冬季之后,大河的水流量减少,不再像是夏天那么的湍急,如果能顺利搭建浮桥,那么即便是在春天化冻之后也可以来去自如。但是由于有魏延的存在,这一条渡河之路就被卡断了,不能除掉魏延,这条线路就不安全。
入夜,在沉沉夜幕的掩护下,曹洪带着三千兵马靠近渡河点。
这个渡河点显然不是最好的,却是对于曹军来说,是最为安全的。
大河两岸的渡河点有很多,有的是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有的是滩涂烂泥的平缓水面,但是总归是要面对同一条大河,既多情,又无情的大河。
『校尉,渡河点就在前面!』
给曹洪带路的,是弘农杨氏的一名军校。在几天之前,他还是对着杨氏子弟摇尾巴,但是现在他已经习惯对着曹氏子弟低头哈腰了。对于周边的情况,弘农杨氏的这些兵卒,显然更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