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诡三国斐潜 > 第3232章吏(4/8)
    话语权,也是一种『权』。

    毕竟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是不懂怎么『说话』的,他们习惯了沉默。

    或是被代表。

    韦端深知,他现在如果跳出来直接和斐潜对着干,那么必定就是个死字,但是如果换一个说法,搞一个噱头的话,那么说不得还可以发挥出『在野党』的优势来。

    比如,替百姓发声,为百姓带盐。

    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言百姓之难言。

    是不是就很高大上了?

    那么,百姓最渴望的是什么呢?

    如果是在之前的几年,那么肯定就是衣食。在满足吃饭穿衣的这个根本需求前,所有的一切都不值一提,就算是提了也没有人会去理会。

    可是这几年,在基本上解决了关中三辅百姓的衣食问题之后,百姓就有了一些更高的需求。

    这个需求,转化成为了渴望获得更多的军功,获得更多的财富,也就是更高的社会地位。也表现在踊跃投军,扩大农耕的同时更愿意参与到社会事件当中来……

    这种心理效应,也被称之为寄情,或是补偿心理。

    关中三辅的百姓经历过苦痛,很多人一度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来到了长安三辅之后,才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家庭。

    这些曾经吃过苦受过罪的百姓,却有着最强的同情心,也最看不得旁人吃苦受罪。

    而韦端察觉到了这个变化,他准备利用这一点。

    普通百姓最渴望的就是公平,因为他们根本得不到公平。

    越是没有公平,百姓自然越是渴望公平。

    有人生下来就吃肉,有的人活到老依旧只能啃土,公平么?有人勤奋辛劳结果熬出一身病,日子越过越苦,有的人吃喝玩乐结果逍遥一辈子,钱财越花越多,公平么?

    即便是他们知道他们得不到所谓的公平,但是他们会愤慨,看到旁人的遭遇的不公也是会声援几句。当然他们所怒骂的,依旧是那些小吏,而不是斐潜,就像是他们当年也是怒骂当地官吏,而不会骂天子一样。

    百医馆的消息,也在长安小吏之间快速传播而开。

    原本大汉在关中的吏员体系,大多数已经在董卓李郭时期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