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有个弟子喊水啊……咳咳,喊百医馆啊,也就一群人跟着啊啊啊啊的喊着。很多士族子弟真的是脑袋直直的,没去想这个百医馆是和斐潜的制度有什么联系,更多的依旧习惯认为医工就是连经书都读不好,只能转职去搞这些草药,因此比他们要更低一级……
严格说起来,郑玄的死和百医馆闹事没有什么关联。
郑玄年龄大了,脑溢血这种问题,本身就不好处理。华佗误打误撞,放出了一些脑部的淤血,但是无法类似于后世一样打通血管,甚至是重建血管,所以郑玄一直都无法康复。
当然,这放在汉代,已经可以算是『神迹』了。
毕竟没有任何的检测仪器,就凭着望闻问切的传统诊断手段,华佗能判断出是在脑部血管拥堵,并且大胆开刀放血,已经是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能力,并且也展现出了华佗在人体认知和外科医术上的高超造诣。
可即便如此,在士族子弟眼中,医师依旧是『工』的类别……
斐潜在百医馆之中,将医师从学徒到医工,再到医师大医师,类似于工匠的大匠师一样,特意的给与『师』的称谓,但是沉淀在心中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时之间的称呼就能扭转的。
原本这些『医工』,是为谁服务的?
那么在百医馆开设之后,在斐潜的理念指引下,这些医师开始面向底层的百姓进行大范围治疗的时候,这些士族世家是开心还是不开心?而掌握了评论权的世家士族子弟,是会默默的看着,还是逮住个机会就跳出来装模装样的『为民发声』?
大汉底层的民众因为缺乏知识系统,也就自然没有多少逻辑思维能力,脑子里面能装的东西并不多,导致有很多事情在他们眼中都是单独的,难以前后联系,见风就是雨,听着谁说什么都觉得有道理,甚少去追寻背后的关联性和逻辑性。
韦氏抓住了『贪腐』和『下三路』,这两个民众最感兴趣的要点,顿时就引爆了百医馆。
那些士族子弟,未必不知道百医馆是冤枉的,但是他们并不在乎真相,而更喜欢控制舆论,达成他们想要的目的,获得更多的权柄。
为了达成这般的目的,他们会汇集起来,即便是没有事先的演练和安排,也会相互遮盖掩护,并且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