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杨若晴的原则。
等骆风棠看完了第一个叫做‘想儿山’的小故事之后,他合上小册子忍不住感慨道:“想不到张斑竟有如此才情,平时不声不响的一个人,笔下的故事却是充斥着喜怒哀乐,人情百态。”
杨若晴不动声色的笑了笑,“有些人不善言辞,但给他一根笔,他可以用文字抒发情感。”
“而有些人说起话来唾沫横飞,口若悬河,就跟唱戏似的,可真让他去写个故事出来,挠破头皮都没辙。”
骆风棠补充道:“而有些人不仅口才好,写故事也是一流,譬如我家晴儿,当年你写的小说如今在京城还很风靡呢!”
杨若晴心虚不已,那是照搬了曹雪芹大大的佳作,流传几千年的奇书,能不风靡京城嘛!
她可不想在这件事上深扒,于是赶紧转换话题到大雪和救灾上面。
“这雪也不晓得啥时候能停,村子里人心惶惶的,眼瞅着还有十多天就要过年了,祠堂里的避难人群却越来越多了,我今个看了一下,祠堂顶多再容纳五家,不能再多了。”
听到她的担忧,骆风棠翻了个身靠在那里,顺势将她拉到自己怀里,扯过被子一并盖住。
“今个岳父跟几位村老商量了一番,打算把村里剩余的户房屋受压严重,随时可能塌陷的村民明日一并转去祠堂安顿,省得屋子真塌陷了人员受伤。”
杨若晴轻轻点头。
骆风棠接着道:“我寻思过了,若是祠堂人满为患,咱家就把前院那十来间空屋收拾出来,不管咋样,这冰天雪地的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村人冻死,尤其是还有好多小孩子。”
杨若晴轻叹了一口气,“好吧,实在不行也只能这样了,从前我还经常抱怨咱眠牛山一带冬天少雪,今年,我可算是彻底的看够了雪,现在啥都不盼,就盼着能早日雪停天晴。”
隔天,雪的势头明显转小了,大家伙儿都看到了希望。
原本昨夜就说好了的那几户人家看到这势头,打起了退堂鼓。
杨华忠亲自登门,一家一家的劝说,分析厉害,三户人家还是咬咬牙听话的搬去了祠堂。
余下两户人家是邻居,也是一对孪生兄弟。
哥哥叫火生,弟弟叫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