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会的第二天上午,继续的还是第一个议题,下一个三十年何去何从?在不谈接班人的问题以后,大家思路倒是开拓了很多。
这情绪上呢,相比昨天,也好了很多。
抛开企业需要接班的问题呢,大家一个个的都是在商场上久经风雨的人,沉浸了这么多年,那肯定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公司和行业未来的走向,不敢说,全然的把控,但是多少还是有一点自己的想法的。
“我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啊,这个企业呢,在十年前的时候,咱们总是谈走出去,要走出国门,冲向世界,这些年呢,我们确实也走出去了。
包括我们万向集团,在坐的很多企业也是一样的,这都走出去了,一个个的不是在海外开设了分公司呢,就是在海外建立了据点,这很好,但是我想我们走出去的下一步是什么呢?”
鲁厂长率先抛砖引玉的谈了起来,关于走出去这个话题呢,大家也都熟悉的很,从千禧年之后呢,走出国门,成为跨国公司,一直是国内很多企业经常喊的口号。
其实这个东西是根植在骨子里边的,最早还是计划经济的时候,很多国企,这要是能够赚取外汇呢,一个个的就都是当地的香饽饽。
毕竟能把产品卖到国外去,这就是能力。
后来的民营企业呢,其实也延续了这一点,大家都想着能赚取外汇,把企业给走出去,成为跨国企业,很多企业都追求这个的。
甚至有些时候追求起来不顾后果的,别管这个海外的分公司有用还是没用,都会去开一个分公司。
“但是现在走出去了,下一步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走进去,要在海外市场的本土扎根,把市场本土化,这应该是咱们下一步的目标。
就像是我们在花旗国收购了ds汽车零部件公司以后,立马整合供应链,让企业不光是走到海外,还要扎下根,成为本土企业。”
鲁厂长说着,会议室里边很多人都不由的纷纷点头,最早那个浮躁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大家已经不是那个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的阶段了。
现在的企业走出去呢,肯定是因为有丰厚的利益,而想要持续性的在海外获得丰厚的利益呢,肯定是要本土化的。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