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修械所对这些人的水平和实力都缺乏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没有着急就确定他们的具体去向,也是给这些人的一个机会,这种一大堆高水平的人汇聚碰撞,把握好机会是可能大大提升个人水平的,这也能争取更好去处未来。
至于基地子弟,这些人多数人从小耳濡目染,或是跟随长辈师傅学习上手,甚至有些人还进到大学系统进修了相关知识。
这些妥妥的都是军工苗子,修械所自然不会白白放过,同时这些也是基地人员的一种隐藏福利。
不过修械所的各种设备设施还不完备,并没有让这些人马上就正式参与工作,而是把人集中在这处基地学习提升,根据各人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进入不同班级学习对应知识。
像是文化水平较底的,那就先补文化知识,有文化底子但未系统进学相关知识,那就自己挑选一个大致专业方向的班级进修,如果前两样都具备,就能进一步跟师上手实操学习,一级一级的,每级考核合格可进入下一级,这也是给他们的机会,让他们补齐短板、打劳基础。
这第二基地类似于校企同办,既进行部分生产研究工作,又负责教学培养,未来基地核心职工都是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学和引导年轻一辈在前期的学习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学生能有大量实物接触、上手操作、跟师请教的机会,如果能办好了,将来肯定能给修械所培育出大量年轻人才。
话归正题,另一部分职员,是接受的原铁厂那一百多号老员工,以及一些新从这些老员工家属中招募的杂工。
一处基地的正常运转,自然不能单单只有技师技工这些,还得有不少从事各种协助、服务的杂工,像是负责物料搬运、产品装配组装打包等的普通工人,还有食堂、卫生等后勤服务人员。
像这些没有太多技术要求或简单培训就能上手的工作,基地也会优先选择从这些职工家属中招收,这些有技术有经验的老职工,年纪多数不小,有的甚至已经不止一代后辈,这也算是为他们解决了部分后顾之忧。
当然,他们的后辈也是可以像那些研究基地的子弟一样进修学习的,只要通过某些考核就行,这些考核对那些研究基地子弟一样。
只不过相对于研究基地子弟,达标的人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