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摩托车,林家也都出产发售了,可惜除了媒体上叫好的几篇报道,并没有激起多少水花,听过林文卿的描述,发现所谓林家产的摩托车,就是自行车放大加个发动机的初代版,想想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前者,林默的建议是尽可能坚持并持续投入,想办法让进口的零件、材料这些也尽量自产,没有一定底子,是吃不到工业利润的,至于后者,因为林文卿了解的也不是很详细,而他目前也确实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林家效益非常好的厂,还有一个,就是光学玻璃公司,是林默三叔林镇涛让家里搞的,估计是训练出的狙击手效果不错,想让投资弄瞄准镜这些。
可惜那玩意不是随随便便能搞出的,目前也就披了层皮,挂了个光学玻璃的高大上名号,名义上的主业是搞眼镜镜片这类光学玻璃,实际业务卖的却是墨镜,好的墨镜镜片材料还是进口的,林家能自产的全是那些低劣的劣质货,甚至产量最大的还是冒充墨镜玻璃用的带颜色普通玻璃。
当然了,也不是啥正事也没有干,像是玻璃生产相关的人才,玻璃镜片加工打磨这些所需的技工、技师都在培养,但与光学玻璃相关的,就没什么办法了,只能招募了一些稍微相关的人研究研究。
这玩意妥妥高端行业,就算有公司工厂倒闭也轮不到他们来捡便宜,林默的建议都只是多培养技工技师的手艺,做相关设计研究,以后看看能不能具备加工能力,有的话可进口原料来弄。
剩下的,很多就是各家合作弄的一些传统工厂,或是搞配套的企业,前者情况普遍都不差,也就一些搞来料加工、组装的企业,受银价大幅上涨影响,不太乐意开工,所以账面上也没什么利润增加。
后者搞配套的,好坏情况多数依赖于凑在林家周围这批人,在相对应行业的生意,外面的生意基本接不到太多,不过目前银价飞涨,倒是有部分企业投来目光,但具体能接多少新生意也没定数,很多都是在观望、试探。
毕竟对于从事来料加工、组装生意的工厂而言,只是现在银价涨太快,早早花出去不合算,但在国内采购又不是不花钱,甚至同样的钱,买到的还更少,投来目光,只是银价这般剧烈波动,让他们有些不安,多做几手准备而已。
“对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