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封信,然后塞进了林朵儿家的门缝里。
相信她们回来之后就能看得到了。一连办完了两件事,岑柚心里很是高兴,她兴高采烈的哼着歌儿又来到了食品站。
先前那个热心的摊子早就已经被强制关闭了,没有敢去触霉头。
如今所有的肉类全部被转移到了食品站。
因为肉的珍贵,因此卖肉的售货员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架势甚至要比百货大楼的售货员摆的都要大。
不过也是,百货大楼的东西不是非买不可,但肉类没有人不喜欢,尤其是家里有孩子老人的,谁不希望每次吃肉吃到饱呢?
在本地,农民们养一头猪并不容易。
一头从猪市买回的仔猪,养到大腹便便的肥猪,一般要花9至12个月,十二个月再长不大的就叫猪古。
现在农民养猪用的不是后世各种五花八门的饲料,而是自家泔水加米糠,还有番薯藤和水浮莲。
每当主人提着装满饲料的水桶来到猪圈门外时,闻到饲料香味的猪猪就会用嘴拱着门板吱吱叫唤。
岑柚曾经见过四奶奶和三娘四娘两人喂猪时的样子,填饱肚子后的猪宝宝趴下就睡,醒了吃,吃了又睡,长的膘也就越快。
对于一般人家来说,一头猪崽平平安安长成一百二十斤以上个头时,就已经是顶顶好的福气了。
而这时候大肥猪也就可以抬到食品站交售,也被本地人叫做“出栏”。
一般出栏以前主人都会先跑食品站踩点,看看别人家卖的大猪肚皮有多厚,观摩一下,总不能辛辛苦苦养了大半年甚至一年的猪在最后一刻出岔子,导致一年心血打水漂。
等“打探”完之后回去再掂量下自家大猪出栏前该灌多少食物才合适。
如果觉得差不多了,第二天就请来两个体格健壮的邻居帮忙,把肥猪按倒地上四肢绑紧,然后用碗口粗的大竹棍抬起,在大猪一路嚎叫下抬送到食品站卖掉。
之所以不杀掉是因为活猪肉和死猪肉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万物皆可吃的华国人都还是比较偏爱活物食材的。
这次来岑柚不仅自己买肉,而且还观察着里面售货员的动作,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他们家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