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维娅,在这幅画作上,的确能看出一点毕加索玫瑰时期的特点,就是那些看上去暖洋洋的、异常娇嫩的玫瑰红色”
“正是这一抹娇嫩的玫瑰红色,让毕加索跳出了蓝色时期的空洞和沉重,也让他在艺术上前进了一大步”
“同样在这幅画作上,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立体主义的影子,看上去有点像毕加索转折时期的作品”
“这个转折时期,指的就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向立体主义过渡的时期,时间大约为三年左右”
“正是在这个转折时期,毕加索创作出了那幅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亚威农的少女》”
“但是,你们或许忽视了一点,在转折时期的毕加索,更注重表现形体,而不是表现色彩”
“这幅画虽然有一些毕加索的特点,却忽视了这点,它更多以野兽派的手法来表现色彩,对形体却不够重视,……”
萧然站在这幅疑似毕加索作品前,指着这幅油画所表现出的特点,侃侃而谈,说的头头是道。
就在他进行鉴定的同时,伊莲也走上前来,仔细欣赏这幅油画。
起初她也以为,这很可能是一幅毕加索的作品,价值不菲。
经过萧然的提醒,她才发现这幅油画存在的问题,很快就改变了看法。
站在稍后一点位置的霉霉她们,都听得点头不已,但更多都是凑热闹。
是否真的听懂了,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对这幅油画寄予厚望的西尔维娅和加西亚他们,自然是越听越失望。
没一会功夫,萧然已分析完这幅油画,并给出了肯定的鉴定结论。
这并非毕加索的作品,而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另外一位画家的作品。
那时候的毕加索,已声名大噪,成为大名鼎鼎的艺术大师,也是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最著名代表画家。
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这位不知名画家模仿毕加索转折时期的画风,创作了这幅画作。
但在不经意间,他却忽视了色彩和形体之间的关系,将自己在艺术上的喜好表现了出来。
这名画家似乎更偏爱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以巨大视觉冲击的野兽派画风。
而不是毕加